下书看 > 我的餐馆通古代 > 第1293章 子姓孔氏

我的餐馆通古代 第1293章 子姓孔氏

    另一边的孔子在众人驳杂的声音中也捋清了大概的思路。

    他现在已经不在鲁国境内,而是一处独立于各个时期的空间之中。

    面前这些人都是各自国家的君王,亦或者是君王的大臣。

    而且从他们对自己非常恭敬的表现来看,自己的思想和传学对后世影响颇深。

    “小天来了。”

    众皇帝们见任小天过来,也是给他让出了一条路来。

    至于文臣们就没有这个眼力见了,仍旧是将孔子团团围住。

    “此地主人来了,丘当前去相见。

    还请诸位行个方便。”

    孔子乐呵呵的对一众文臣说道。

    文臣见孔子都发话了,顿时腾出了一大片的空间来。

    任小天见此也是哭笑不得。

    这些人里不乏刘三吾这种老顽固,他脾气上来可是连朱元璋都敢顶撞。

    如今却拿孔子的话当做圣旨一般。

    也不知道这些皇帝们看到这一幕会不会吃醋。

    “老夫孔丘,见过先生。”

    孔子拱手对任小天打了个招呼。

    任小天吓了一跳,赶忙上前道:“可不敢在孔夫子面前称先生。”

    虽然任小天对儒家思想有许多不赞同之处,但对孔子倒没有什么偏见。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虽然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他追求的理想却是非常崇高的。

    “达者为师,先生来自后世,知识之渊博定然远非丘可比。

    既如此,又如何当不得先生的称呼呢?”

    任小天顿时有些飘飘然。

    要知道这可是孔子啊。

    尽管知道对方这是谦虚的恭维,可仍旧让任小天有些难以自制。

    他连忙甩甩头道:“我就是后世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而已。

    哪里说得上是知识渊博,您这可是太抬举我了。”

    “百姓?莫非先生是贵族出身?”

    任小天疑惑的挠了挠头,随即恍然。

    百姓这词在商周时期是贵族或者奴隶主的专称。

    因为只有他们这种统治阶层才配用姓。

    秦朝时称呼下层平民仍旧使用黔首或者黎民。

    直到汉代以后百姓这个词才渐渐变成了平民的称呼。

    想到这儿任小天说道:“您就当我是个黔首吧。”

    孔子点了点头。

    随即又问道:“不知先生如何称呼?”

    任小天笑道:“我姓任,名小天,孔夫子叫我任小天或者小天都行。”

    孔子微微错愕道:“先生竟是黄帝后裔,丘真是失礼了。”

    “皇帝?哪个皇帝?

    哦....您说的是黄帝轩辕氏?

    不对啊,我怎么成皇帝后裔了?”

    孔子微笑道:“黄帝育有二十五子,其中有十四人得姓,其中便有任姓。

    所以说先生是黄帝后裔,一点也不为过。”

    (黄帝十二姓分别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

    这事任小天倒是头一回听说,毕竟他也没太深入研究过自己的姓。

    任小天嘿笑道:“如果不是孔夫子提及,我还不知道自己的姓氏这么厉害呢。

    不过也无所谓了,在我们后世也不讲究什么姓氏的血统论。

    不管姓啥,该努力的还是得努力。”

    孔子眨眨眼,这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了,后世之人都这么开明了吗?

    众所周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也就是所谓的教育平等。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追求阶级平等。

    他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而周礼中的等级划分可谓是泾渭分明。

    任小天继续补充道:“不过我们后世也不是完全不讲究血统论的。

    就比如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而有的人出生就是牛马。”

    孔子蹙眉道:“牛马为何物丘自然知晓,可罗马是什么?”

    任小天把这句话的含义跟孔子解释了一番。

    孔子含笑道:“如此比喻倒也别致。”

    朱由校突然懵懂的问了一句:“孔夫子,您是姓孔吗?”

    李元吉失笑道:“这不是废话么,孔子不姓孔难道还能姓子啊?”

    “这位先生一语中的,丘的确是姓子。”

    孔子的回答让李元吉都懵了。

    自己随口的一句话怎么就一语成谶了?

    李世民强忍笑意道:“三弟,你自幼就不喜读书。

    自然是不知道这其中之事的。”

    总算是给李世民找到机会损李元吉一顿了。

    李元吉脸色涨红,却又无法辩驳。

    任小天收起笑容解释道:“孔子是子姓孔氏,所以说他姓子没毛病。

    咱们的始皇帝不也是嬴姓赵氏嘛。

    不过春秋战国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

    所以孔子才叫孔子,而不叫子子...”

    孔子补充道:“其实丘祖上是宋氏,孔氏也是后来改的。”

    孔子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

    商朝的国姓就是子,当时暴君商纣王帝辛的名字就叫子受。

    子受有个两个一母同胞的哥哥,大哥是子启(微子),二哥叫子衍(仲衍)

    因为子受是他们母亲当上正妻之后才生的,故而他才有王位的继承权。

    武王伐纣建周之后子启被封于宋地,这也就是宋国的由来。

    子启死后或因无嗣,王位便由其二弟子衍继承。

    子衍便是孔子的嫡十四祖。

    这一支传承到了孔子嫡六世祖孔父嘉时出了变故。

    孔父嘉姓子名嘉字孔父,当时在宋国担任大司马。

    结果宋国发生宫廷内乱,孔父嘉被太宰华督杀死,他的家人只能流亡去了鲁国。

    为了隐藏身份,便取孔父嘉字中的孔字作为新的氏。

    这也就是后来孔子孔氏的由来了。

    不得不说,古代的姓和氏还是挺复杂的。

    也难怪李元吉弄错了。

    “孔圣人,这是孔门弟子整理出来的《论语》一书。

    还请孔圣人过目。”

    刘三吾见缝插针,趁着众人还没反应过来便往孔子手中塞了一本书。

    “这是......?”

    孔子接过书的第一反应是这也是书吗?

    翻阅了两张后眼睛顿时瞪大了。

    这个书可比竹简轻便多了啊。

    要是能推广开来的话,自己传道授业可就会更加的方便了。

    不过孔子还是强行克制住冲动,开始仔细观看其中的内容。

    他发现这里边记载的有许多都是自己和弟子们的对话。

    不过也有一些是他现在还没有什么印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