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 第247章 民以拾为天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第247章 民以拾为天

    是夜。

    夜黑风高。

    工坊自建成以来,第一次黑灯瞎火,空无一人。

    “砰~”

    墙角突然一声轻响。

    然后是重物倒地的声音。

    “嘘,小声点。”

    “偷……偷东西不好。”

    “我再说一遍,这是借,不是偷。”

    “不问自取即……即为偷。”

    “你看,你又急,谁说我没问,我两天前就问了。”

    两个声音小声交流。

    第三道声音插入。

    “然后呢?”

    “这还用问,他们不借,所以我们自己来拿了。”

    “别说话,来人了!”

    声音戛然而止。

    “三更喽,小心火烛。”

    更夫一手提灯,一手提锣,边敲边吆喝从墙边路过。

    等更夫走远,墙边走出三人。

    赫然是蒯铭、邓艾、杨颙。

    蒯铭岔开腿半蹲,双手合掌示意邓艾,“别废话了,你和杨颙进去,借些纸出来,速去速回。”

    邓艾和杨颙个子小,不容易暴露,身体轻,翻墙方便,进工坊借东西的任务交给了他们。

    邓艾仍有些犹豫,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杨颙倒是看得开,拍拍邓艾肩膀安慰他,“能屈能伸方为丈夫,忘了秦先生说的话了?走吧。”

    “艾……艾明白了。”

    邓艾深吸一口气,踩着蒯铭的手双手撑墙翻了过去。

    接着是杨颙。

    两人进入工坊后,轻车熟路奔向杨仪负责的区域。

    此区域摆满模具。

    模具上可看到晾干的白纸。

    杨颙、邓艾无视完整的,专捡有破损或边边角角的料。

    捡了一小袋后往肩上一甩,麻跑回墙边丢到墙外。

    然后准备翻墙回去。

    “太……太少了,够不够?”

    第一次偷东西,邓艾克服不适心理后竟有些兴奋,反正借都借了,也不在乎多借一点。

    杨颙摇了摇头,“费兄说适可而止,虽然都是边角料,但一次丢太多,他们也会发现的。”

    “好吧。”

    邓艾点点头。

    两人互相配合翻过墙。

    “干得好,等油墨实验成功,我向秦叔为你们请功。

    此地不宜久留,撤!”

    一摆手,一转身,蒯铭扛着两个麻袋跑得飞快。

    片刻后。

    回到房间关上门。

    麻袋往桌案上一丢,蒯铭累得躺倒在地大口喘气。

    邓艾、杨颙跑得满头汗。

    “吱呀”一声。

    房门推开。

    费祎走了进来。

    今晚费祎留在教育区,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给三人各倒了一杯水,打开麻袋检查白纸边角料。

    大的一尺见方,小的巴掌大。

    “这些能用吗?”

    费祎看向蒯铭。

    搞技术发明,蒯铭更专业。

    蒯铭喝了口水,缓了口气道:“当然可以,看我的。”

    取出提前刻好的“雕版”,刷上实验用油墨,最大的白纸往上一盖,背面用木刷从上到下一抹。

    翻过来一看。

    字迹模糊不清,缺胳膊少腿。

    “呃,果然失败了。”

    虽然没指望一次成功,但看到油墨效果后,蒯铭依旧失落。

    “军师回来还需要些日子,我们还有时间。”费祎安慰他。

    蒯铭瞬间来劲了。

    这一夜,灯火彻夜不熄。

    经过一次次实验改良,油墨效果始终不尽人意。

    借来的白纸很快消耗完。

    该继续借了。

    ……

    另一边。

    日上三竿。

    由于杨仪、庞焕、习忠拒绝内卷、拒绝内耗,好好休息了一晚,精神抖擞来工坊开工。

    各个区域干得热火朝天。

    杨仪撸起袖子,拿起一块模具,确认纸张晾干,小心翼翼取下来,和已经整理好的纸张放在一起。

    这个动作重复过许多遍,杨仪已经能做到无失误。

    但其他人很难做到。

    “不好,又弄破了。”

    只听身后传来懊恼的声音。

    “抱歉。”

    弄破纸的人心里过意不去,走过来向杨仪致歉。

    “无妨,”杨仪笑了笑,“失误在所难免,下次注意就好。”

    “多谢杨兄体谅。”

    那人道了声谢,把破纸交给杨仪,回去接着干活。

    “三十五张。”

    杨仪笑容淡下来。

    这是那人失误次数。

    除此之外,居民区所有人失误次数,杨仪都记得。

    将破纸丢进边角料堆。

    “嗯?”

    杨仪感觉边角料似乎少了。

    这些边角料不会丢掉,可以回收再利用重新造纸。

    每天早上有专人处理。

    今天有人处理吗?

    杨仪想了一会儿,没有放在心上,继续手头的事。

    ……

    日子一天天过去。

    工坊生产步入正轨,每日产量一天比一天高。

    因为不想中蒯铭的计,杨仪、庞焕、习忠停止内耗,干活依旧拼命,但至少按时作息。

    每晚休息的时候,正好给了邓艾、杨颙作案时间。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随着蒯铭油墨实验次数越来越多,需求也越来越大。

    边角料莫名其妙减少,终于引起杨仪注意。

    这天夜里。

    费祎在外主持工作。

    蒯铭给“雕版”刷好油墨,正准备把纸盖上去。

    邓艾、杨颙聚精会神观看。

    “砰——”

    忽然有人砸门。

    三人不约而同看向房门。

    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这个力度,来者不可能是费祎。

    “开门!”

    “蒯铭,我知道你在里面。”

    门外响起习忠气急败坏的声音。

    “你有本事偷东西,你有本事开门呀!”

    丸辣!

    偷东西被抓,邓艾有点慌。

    杨颙抿了抿嘴,思索如何破局。

    “别慌,”蒯铭一点不慌,“我来打发他们,你们别说话。”

    藏好“雕版”,蒯铭整理一下衣服,大大方方开门。

    门一开,一个身影撞进来。

    “蒯铭,你……”

    习忠保持挥拳砸门姿势,踉踉跄跄撞在蒯铭身上。

    “你干嘛!”

    蒯铭一脸嫌弃推开习忠。

    再看门外,庞焕、杨仪等世家子弟尽数到场。

    庞焕扫了眼房间内,看到桌案上放的边角料,冷笑道,“看你做的好事,竟然偷东西。”

    “偷?我偷什么了?”

    蒯铭一脸不解。

    “人赃并获,还敢狡辩。”习忠抓起边角料大吼。

    蒯铭掏了掏耳朵,“瞎扯,这是我捡的。”

    习忠气笑,“我怎么捡不到!”

    “那是你人品不行。”

    蒯铭理直气壮,“《史记》有言,国以民为天,民以拾为天,我看到东西捡起来,何错之有?”

    民以食为天?

    不对。

    众人回过味来。

    不是食物的“食”,而是拾取的“拾”。

    这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