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 第131章 崽卖爷田心不疼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第131章 崽卖爷田心不疼

    蔡夫人母子回到襄阳,深知成为了荆襄群臣傀儡。

    自然不甘心。

    荆州蔡氏也需要两个门面。

    双方一拍即合。

    在蔡氏鼎力支持下,蔡中、蔡和成功掌控襄阳兵马。

    以此缓解无将可用窘境。

    蔡中、蔡和集结一万老弱病残,又招募一万新兵。

    各领一万出城。

    准备在城外筑寨,与襄阳城成犄角之势,互为依靠,不求取胜,但求能多抵抗些时日。

    谁知敌将反应迅速。

    亲率轻骑奔袭百里,趁营寨未建起,大败蔡中、蔡和。

    蔡中、蔡和一退再退。

    正是因此,荆襄群臣才会忍痛割肉。

    这才割肉几天?

    敌军又推进到城外五十里。

    无异于兵临城下。

    有人忍不住惊叹:“刘璋手下何时有这般战将?”

    蒯越扫了他一眼,淡淡道:

    “敌将身份暂且不提,敌军兵临城下,蔡中、蔡和难堪大用,不知公子有何高见?”

    凌厉的目光扫向刘琮。

    没想到会问自己,刘琮胖脸微微一颤,随即笑眯眯道:“在座的都是荆襄肱骨,汝等决定便好。”

    看到刘琮窝囊的样子,蒯越心中冷笑不止,笑容却如沐春风。

    “如此,老夫却之不恭。”

    象征性谦虚一句,又说道:

    “在老夫看来,秦子御非轻狂之人,避而不见,定是成竹在胸,姑且再给他一点甜头。”

    给甜头,意味着要割肉。

    更别说送给刘玄德和秦子御,那是浑身难受。

    没人愿意第一个割肉。

    群臣不约而同望向刘琮。

    这一身肥肉,不割岂不可惜?

    蒯越抚须笑呵呵,等待刘琮的回应。

    刘琮恨透了这群人,狠狠一拳捶在书案上,怒喝道:

    “父亲留下良田万顷,私农上万、奴仆三千,本公子全捐。”

    蒯越瞳孔猛地一缩。

    手一抖,扯下一把胡须。

    疼得龇牙咧嘴,“公子切勿胡言乱语。”

    “砰~”

    又是一拳捶在桌上。

    刘琮怒视这群老头,“本公子倾尽所有,这点甜头还不够,剩下的诸位想办法补齐吧。”

    不给他们拒绝机会,刘琮圆球般身体灵活闪出房间。

    留下蒯越等人面面相觑。

    世家根本在于藏书。

    其次是土地。

    刘琮不仅送出土地,连私农、仆从也送了出去。

    真就是崽卖爷田心不疼。

    关键是名义上的主公裸捐,身为臣子不能没有表示。

    蒯越被反将一军,一脸便秘表情开口:“今日失去多少,日后加倍夺回即可,诸位切勿吝啬。”

    接着作出表率,“老夫愿资助良田三十顷,一百万钱。”

    有蒯越带头,群臣纷纷响应。

    不过片刻,凑出八十万顷良田,五千万钱,战马千匹。

    粮草八万石。

    仆从、私农近五万。

    看似世家大出血,分摊到每一家,也就是被蚊子叮一下。

    蒯越将物资登记在册。

    没错,就是物资。

    仆从、私农在他们眼中,就是一种可消耗资源。

    几日后。

    礼单送至长沙。

    潘濬手持竹简,信心满满再次登门拜访秦操。

    仍未见到秦操。

    不过老仆收下了礼单。

    府中护卫不敢耽搁,乘一艘走舸顺流而下。

    是夜。

    江边石亭。

    竹简翻动声清脆悦耳。

    突然,声响止住。

    秦操随手把礼单丢进火盆。

    竹简迅速发黄发黑,喷出一缕火苗,顷刻燃起火焰。

    “不够。”

    亭中一声轻笑。

    翌日。

    潘濬待在馆驿,老仆登门拜访。

    转告他代价不够。

    潘濬听后一阵火大。

    好一个秦子御,分明是刻意刁难。

    世家送地、送粮、送人,能送的都送了,他还要如何!

    等等。

    貌似有件东西没送。

    潘濬恍然大悟,立刻写信提醒蒯越。

    这封信掀起轩然大波。

    “秦子御不当人子!”

    “竖子不足与谋。”

    “……”

    刘琮的府上怒骂连连。

    荆襄群臣有一个算一个,面红耳赤痛骂秦操无耻。

    刘琮用力揉搓胖脸。

    不这样做,他怕会笑出来。

    你们也有今天!

    潘濬的信详细分析,得出刘备军兵力不足,秦子御要兵的结论。

    而襄阳也缺兵。

    秦子御岂能不知?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秦子御的目标很明确,要世家的私兵。

    汉末朝纲崩坏。

    世家豪族普遍豢养私兵。

    私兵数量也不受限制,一般能养多少就养多少。

    大家族的私兵,战力比肩正规军。

    让世家交出私兵,不是割肉,这是在掏心窝子。

    刘琮看热闹不嫌事大。

    趁群臣骂得正欢,开口道:

    “俗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秦先生虽天纵奇才,但没有精兵也无法取胜,要兵合情合理。”

    “公子此言差矣,”蒯越沉着脸反驳,“吾等给的钱粮,足以支持秦子御招募一万新兵。”

    刘琮瞪大豆眼,一脸惊奇之色。

    “看来在你眼中,新兵比敌军的精兵还厉害,那孙权为何会败?蔡中、蔡和为何会败?”

    一句话给蒯越整无语了。

    事实胜于雄辩。

    新兵不堪一击。

    群臣缄默无言。

    通过沉默反对交出私兵。

    见此,刘琮轻拍圆肚皮,豪气干云,“这样,我做个表率,刘家有私兵五百,全交给秦先生。”

    群臣恨得牙痒痒。

    苍天呐,快降下天雷,劈死这个败家子吧!

    蒯越无奈扶额叹息。

    被刘琮这根棍子一搅,众人强忍心痛,纷纷献出私兵。

    当然,不可能全交。

    只交一部分,而且叫出去之前,先扒掉铠甲、兵器。

    最终凑出一万无甲私兵。

    远在长沙的潘濬,很快收到襄阳回复——私兵已凑齐。

    并强调这是底线。

    世家不会再出一针一线。

    清晨。

    潘濬携书信来到太守府外。

    望着紧闭朱漆的大门,忽然有如释重负的快感。

    成则罢,不成也能解脱了。

    “咚咚~”

    潘濬上前拍打铜环。

    熟悉的老仆又一次不现。

    无需潘濬开口,老仆面带灿烂笑容,“我家先生有请。”

    潘濬大喜,“请老丈带路。”

    耽误将近一个月,终于能见到传说中的秦子御。

    不多时。

    一老一中年来到河畔。

    老仆驾着小舟,载着潘濬来到河心石亭。

    石亭外。

    一道白衣身影扶剑而立。

    护卫侍立两侧,凶悍之气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