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晓昕古淳 > 第14章 爱一个人,到一辈子

明晓昕古淳 第14章 爱一个人,到一辈子

    当陶然主动发出“走走”的邀请,明晓昕自是明白陶然心中有所郁结,需要有个人陪陪,聊聊天,换换思维,换换心情。然而,一个不是单身的女人,情绪的郁结往往都源自于那个让她不再单身的男人。

    “你的男朋友呢?”伴着利索的步调,她率先开了场。

    “给他点时间反省反省。”

    她偷瞄了一眼陶然的脸色,没那么地沉重,亦没那么地轻松。她的心重了一点,却是没那么地在意。一对情侣,两个人,从互不相识到彼此靠近,摩擦小吵自是免不了的,折腾的,闹心的,渐渐地,磨合了,抑或是,分手了,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陶然自认是个坏脾气的女人,对待不相干的人总是彬彬有礼,对待亲近的人,尤其是另一半,则显得有点任性妄为,也许因为她是在忽视和苛求下长大的。儿时成长历程的艰难和复杂,凡事总得有个所以然,她方能安心踏实。敏感的特质,往往需要更多的理解和体谅,则需要更多的沟通和认同。她不能坦然接受另一半的质疑和理屈,像个疯子似的把满心的委屈化作沉重的力气和尖锐的话语,发泄在另一半的身上,连自己都对自己感到寒心。

    陶然的他,是个好脾气先生,疼惜地包容她一次次的无理取闹,欣赏地承受她一次次的思想发难,迫使自己的混沌大脑进行惨痛的分割。尽管是陶然这个当事人,对那一个宁愿被折磨至死亦不离不弃的他,亦是佩服不已,困惑不已。其实,在爱情的世界里,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又有何不可。

    “他真的是很喜欢你。”她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

    陶然暖心地笑了,可顾虑却从未因此消散:“一个男人对你的心意足够真并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

    喜欢一个人的程度,虽然不能精确计算,但能有量词来衡量。陶然的答案一直都是那三个字——不知道。她始终认为,这个世界到处充满了诱惑,物品可以更换,爱情一样可以替换。这一刻他可以爱着她,下一刻他也可以爱着别的女人。然而,即使情已消逝,她亦不会让他随意离开,除非,他有她认可的理由,抑或,他付出她能满意的代价。在爱情里,为了好胜心和自尊心,她不愿痛痛快快去爱,害怕失去自己倍受重视的价值。

    “你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对他没有信心。”她笑着说。

    “我是不相信有什么样的拥有是可以永恒的。”?陶然淡然地说。

    陶然的眼里没有刺,闪烁着柔和的光。她看着这样的陶然,很想说些什么,却没有办法。陶然的顾虑,她是理解的,却无法完全认同这一种的爱情态度。尽管如此,『变化』,这不变的亘古法则,她却有着和她一样的感觉。

    一阵沉寂之后,陶然暗暗挑起了别样的兴致:“你和古淳还有后续吗?”

    校园虽是清静之所,本就不属于任何的两个人。他和她同时出没的频率偏离了普遍标准。他们偶尔走在一起,尽管有着适当的距离,偶然撞上熟悉的同学,你一句我一句,足以创作出趣味横生的连环画,以在空荡荡的日子里寻求另一种的空虚来暂时填充。风言风语的蔓延速度远远超出想象,陶然也不得不压抑心中的好奇,默默等待一个适合的时机。

    “有啊!”绷住的笑意,摇曳的眼神,她的胸口隐隐有一股气在作怪,“还几乎天天在一起。”

    “很有发展的潜力啊。”陶然笑得很灿烂,桃花朵朵开的盎然景象突现眼眸。

    潜力,这可真是个捣乱人心的词眼。概率性预期,不真实存在的关系,她不愿去预想,则是相当于没有。陶然的理解——“当一个男人无聊地围着一个女人打转,他便揣着不一般的心思”,她认同却不肯把这层意思放在自己的身上。偶尔,念头闪过——有人陪着,她心猿意马。依赖的产生,伴随而来的是恐惧的产生。一旦依赖形成,当有一天依赖失去的时候,她还怎么一个人去生活。依赖是可以有的,男朋友或是老公,但不可能是一个男性同学或朋友,她的世界不会被允许。

    陶然侧过头,注视着她的侧脸,流露稚气的笑意,轻轻地说:“爱情对你来说有这么难吗?”

    她的目光斜向地面,光影在摇曳,嘴角咧开赏心的弧度,慢条斯理地说出一早准备好的答案:“我没有准备好要去爱一个人。特意为一个人付出我的时间、精力、情绪,我觉得很累。”

    陶然直视前方,心有体会地说:“你永远都不可能事先准备好了,再去爱一个人。当爱情要来的时候,就伸出手抓住它。当你真正经历过爱情之后,你才会懂得自己到底要什么。”

    “我只想有那么一个人,可以一辈子。”

    她那稚嫩的期盼,戳中了陶然的内心深处:“这曾经是我的梦,我的梦破碎了,希望你能圆梦。”

    她们会心地笑了,看着人来人去,车来车去。

    初恋往往是脆弱的,风吹雨打,折了茎叶,熬到开花结果,谈何容易。有人说,从初恋毫无考虑地直接走进婚姻,年轻的小夫妻往往就像经历一夜美梦之后,恍然发现他们是在钢索上行走,在薄冰上滑行。两个人能在一起一辈子,有爱固然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彼此适合,“三观”的适合、性格的适合、条件的适合、……。也有人说,在选择一个适合的人共度一生之前,往往需要先通过一个人来了解自己,打碎理想并完美的模型,重新拼凑出匹配且适合的观念。

    远远望去,公交站的长凳上,两个娇小的身影随着斜晖渐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