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我汉室宗亲,夺天下气运 > 第三十三章 迎接我老丈人的,有个眯眯眼

三国:我汉室宗亲,夺天下气运 第三十三章 迎接我老丈人的,有个眯眯眼

    然后没几天董卓的命令就下来了。

    命牛辅、李傕统领所部兵马就地驻扎,在渑池一带原地待命。

    命贾诩、刘和率五百人马,护送蔡邕一家以及胡才头颅、金银珠宝、粮草辎重等前往雒阳。

    至此,这件事算是圆满解决。

    队伍行进在从渑池去往雒阳的官道上。

    蔡邕一家乘坐的车驾被护卫在队伍中间,刘和骑着汗血宝马与载着蔡昭姬、蔡贞姬姐妹的车驾并行。身旁侯来吉骑马相伴。

    车窗帘笼半启,蔡昭姬靠着车窗旁边,与刘和聊着天。

    蔡贞姬也凑过来脑袋,闹着让刘和教她绕口令,刘和教她道:“打南边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手里头拄着根崩白的白拐棒棍。”

    “后面呢?”

    “后面没了。”

    “不对,有南就有北,汝说。”

    “嗯,又打北边来个老太太,手里……手里拄个白胡子老头,老头手里拄着白拐杖棍,抬手打你一棍儿。”

    蔡贞姬咯咯直笑,“为什么打我?”

    “因为你踩老头脚了。”

    众人皆笑,冲淡了冬日的寒风,也冲淡蔡邕心里对前往雒阳命运难料的忧虑。

    督率队伍的贾诩离着不远,眼望骑在大宛良驹背上少年的挺拔背影,由衷欣赏。

    回想这事的前后始末,贾诩不禁哑然失笑,怎么转来转去,此事好像都在刘子玉的运筹之中。看似他为了自保送份功劳给我和稚然公,却何尝不是故意为之。

    以他智谋,便算没有我的帮助,怕也能轻松脱困。

    这样一来,反倒是把我和他捆在一架战车之上。这份心智,却也少有。

    刘子玉啊刘子玉,兜兜转转,汝巧思妙计,反令我心甘情愿为你驱策。呵呵,世人都说我贾诩巧计百出智略无双,我反倒觉得你心机深沉算路尤胜于我。

    不过与汝交往,如沐春风。

    在路上行了不止一日,这一天终于到了雒阳城外。

    刘和远远望见地平线尽头一座巨城拔地而起,那巍峨雄伟的气势,有如雄狮搏兔猛虎啸林,令人心生敬畏。

    随着队伍前行,那城越发高大,刘和也看到城外官道路口聚集的欢迎人群。

    中间的人都身着汉家官服,各个站得规规矩矩,举手投足符合礼仪,没有逾矩。道路两侧,是站着一溜两行的汉军武士,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一旁还搭得凉棚,里外都站满了人,长袖儒袍,衣带飘飘,看上去就很文化人,都是些风流名士。

    再看官道两侧的野地中,更是挤满了普通百姓,男女老幼高矮胖瘦,比肩接踵,跟赶集似的。

    刘和手搭凉棚,眯眼往前一看,叹道:“这么多人?蔡老师这牌面够牛的!雒阳人民真热情。”

    蔡昭姬抿嘴一笑,“在陈留时,时有世家名士造访阿翁,知他雒阳颇多旧友,不曾想这般热闹。”

    对她来说,雒阳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小时候在雒阳的那些记忆,也随着岁月流逝模糊起来,可是今天离着越近,很多回忆又苏醒了。

    刘和知道对蔡邕来说,回洛受到再大的欢迎场面也不为过,他就是那个时代最炙手可热的文化顶流,学通古今的大名士,在蔡邕面前,没人敢称自己有学问。

    不过他要是拉着你结拜可千万别同流合污,真要一个头磕下去,以后别想叫老丈人了。

    “他们是怎么得到消息的。”刘和啧啧赞叹,就靠耳听口传把消息传遍雒阳,蔡邕这号召力没说的。

    “是鄙人儿做的。”贾诩一抖缰绳,策马来到刘和身旁,与他并辔而行,“昨天我就派人快马加鞭驰回雒阳,把今日抵达的消息禀告给司空。这是他早已吩咐过的。”

    为了表示对清流士人的尊重和推崇,董卓早把迎接蔡邕作为一场重头戏来操办。重用蔡邕,这是他拔擢在野名士的重要一环。

    此举有如秦孝公时商君变法取信于民的“城门立木”。

    刘和暗想这时候的董卓,虽然靠武力掌控京师,成了凌驾百官之上的头号权臣。

    可能他的主观意识上还是想按照皇朝体制的模式来办事,和各方势力达成平衡,尤其是清流文官集团。

    能看得出来,董卓非常想得到世家名流清流文官们的认可和接纳。

    只有得到世家大族的认可和拥戴,才能站稳脚跟,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实现野心抱负。

    这年月离开世家大族支持,倾覆也就是旦夕之间。

    就算是强如一代雄杰曹操后来在兖州杀了名士边让,也立刻惹起轩然大波,令陈宫都开始反叛,引来吕布入兖州,差点把曹操打得翻不了盘。

    世家代表了人望,代表了人才储备,也代表了资本财力,这些才是成就霸业的基础。

    单靠武力,能长久乎?

    总不成一辈子做强盗。

    董卓深知此理。

    对蔡邕越好、表达的越尊重、越信任,越能表示董司空的求才若渴,和对世家名士的依靠程度。

    当年党锢之祸中被贬黜的士人,被我董卓拔擢回朝,还不得对我感恩戴德全力报效。

    在有些士人眼中粗鄙不堪边地武夫,也一样能和名人士大夫们相处尽欢,水乳交融。

    董卓想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洗白到大汉的上流社会,真正的融入到这个运作了两百多年的体系当中去。

    可是他还是高看了自己的运筹,低估了士大夫们对门第的执念和对边地武人出身的董卓的鄙夷。

    现在矛盾尚在酝酿,一切都处于潜流涌动之中。

    来迎接的队伍中,有很多朝廷高官,还有名满京华的名流雅士,各个脑袋上顶着气运云光,刘和看的眼晕头痛,懒得一一辨认。

    真应了那句话,不到雒阳官场不知道官有多小,不进雒阳文化圈不知道自己多没文化,背首诗词想名满天下,还是洗洗睡吧。

    这时候雒阳城头要是掉下一块砖,不知砸死几许名流几多贵胄。

    贾诩告诉刘和,董司空派出博士李儒和骑都尉李肃代表他自己来迎接。

    这两位的官都不大,但贵在是董卓的心腹亲信,表明的是董司空的一种信任亲近的态度。

    我去接自家亲人回家,家里人去就行了,需要派个太傅、太尉啥的么?

    刘和点头,“这是亲近之交。”这事儿俺懂。

    然后刘和一扭头,发现迎接队伍中站着的一个人。

    中等身材须髯飘散,标志性的眯眯眼,眸子细长,神光夺人。

    身罩紫金云光,充沛凌云。

    有气运评语:“气魄雄长,慷慨悲凉。”

    到底是谁,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