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路 第二章 不同的命运
热门推荐:
电梯次元行
开局同学会上中奖两亿五千万
家族修仙:从仙猫谷到九大神域
末世抽中s级天赋,我带蓝星崛起
八零小寡妇带飞全家
重启铸就辉煌
不要乱摸毛茸茸!
赛尔号:我米瑞斯,没有进化受阻
四合院:从签到获得烤猪蹄开始
??不同的命运
几十艘大海船在惊涛骇浪里**。
茫茫的渤海湾,天气难测,就像风云变幻的时局一样难以预料。方才还是万里无云,现在已然是惊涛拍岸。仅仅过了半个时辰,又下起了连绵的细雨。
佟启浣躺在船舱里,有感于天气的风云不定,总是对此行的安危有所担心。自然,闯关东路长慢慢,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谁也不知道。这时甲板上传来了鲁天成的阵阵笑声,看着鲁天成抢别人的帽子得意地傻笑的样子,佟启浣暂时安慰了一下自己,“鲁天成生意场上无人能比,但是他有一颗童心,这么紧张的时刻他也能闹一闹,应该是很有把握的吧。”他闭上眼睛,感受着无比清新的海风,似乎这是他唯一可以慰藉的。
谁能想到,这群有志青年将一辈子成为劳工,直到死去!
滔滔的松花江波光粼粼,春季的阳光映照着银镜般的江面,清澈见底的江水中不时蹦出几条鲜嫩的鲤鱼,一个人间天堂的景象展现在来访者的眼前。
舍拉霍夫少校从三姓古城出发,乘船逆松花江而上到了通河江面。霍尔瓦特交给他寻找“人烟稀少”的良港这一大任务时,那充满期待神还时时在他的脑海里闪现,而面对松花江岸几百个大大小小的县镇着实让他难以抉择。
“好的港口都成了镇子了!”
“哪还有天然锚地!
戈洛文上尉也抱怨道:“我们还是找一个人口稀少一些的镇子算了吧。”
可是舍拉霍夫仍然很坚决,他非要找的那个“人烟稀少的天然良港不可。
所有的人都在沉默……
“嗨,你看那边!”小都督好像发现了什么,用手指向了南岸。
松花江南岸风景怡人,星星点点的几艘渔船正准备靠岸。平坦开阔的江岸,连绵起伏的丘陵,几处炊烟升起的人家,构成了一幅天堂般的画卷。
毫无疑问,舍拉霍夫少校被这个美丽的地方吸引了。
“下船!”
三百来共同洋兵从五六条江艇上临滩登陆,这场景绝对气势磅礴。
舍拉霍夫问随军翻译:“这里是什么地方?”
“这里隶属阿喇楚喀府,北岸是一个叫塔尔挥托辉的渡口,不过南岸……好像还没有名字。”翻译官把他所知道的资料如实禀报,这地方确实够闭塞。
少校似乎并不失望,因为他知道,地图上没有名字的地方也许才是最合适的地方。
对面的小坡上,一个渔翁正在整理他的渔网。少校对那个渔翁喊道:“喂.......老人家,”
渔翁好奇地回头。
“能告诉我这里是什么地方吗?”少校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他甚至还会满文和新老两种蒙古文。事实上,他根本不需要翻译。
那老人恨热心,摘下草帽走了过来,面带微笑地告诉他道:“年轻人,看到那边的扁状的岛了吗?我们叫他哈尔滨,南岸这边就跟它叫一样的名,也是哈尔滨。我们这里人特别少,就有几家打渔的。”
“那……你们这儿附近有多少人呢?”
“不到一百户。你们要是想落脚的话,可以到田家烧锅去。”
“田家烧锅?”少校似乎不明白这个田家烧锅是个什么东西。
“啊!我知道,”旁边的翻译说道,他被少校冷落了半天,终于抓住机会开口了,“是田氏兄弟开办的酒坊,有三十多间房子呢,很有名的。”
少校微笑着,望着远处的高岗又问道:“那个坡叫什么名字?”
“它叫秦家岗,岗上只有一户姓秦的人家。”老人也转过头去看着高岗那边。
“走,到坡上看看!”
三百多人走了半个多时辰,才走上了那个叫秦家岗的高坡。
舍拉霍夫少校站在坡顶上,俯望着远处宽阔的江面踌躇满志。他指着脚下的高坡大声喊道:“这里,就是市中心!”
戈洛文上尉略显吃惊,他上前去问道:“难道你真的选择了这个地方?”
“这里不好吗?”少校伸出手指着岗下说道:“火车可以绕坡而过,我们的正对面就是火车站。江边修建一座码头,两个城区以桥为链,合二为一。”
“嗯……是个好地方!”上尉也十分满意。
“走吧,去田家烧锅。”少校说着就迈步下去了。他显得十分果断。
老人还站在少校的旁边,正当少校准备下坡时,他戴上了草帽道:“你们朝东南方向走就行了,一路打听着就能到。我还得回家炸鱼呢,炸晚了就不新鲜了。”
“好吧,谢谢您。老人家。”少校微笑道。
“不用谢,你们以后还得来呐。”老渔翁没有回头直接走下了坡,拎着满筐的鱼朝东北方向去了。
少校目送他远去。
“这个叫哈尔滨的地方还真不错。不过……”少校望着江面说道。
“不过什么?”
“平地起高楼哇!可我们的建设人员和政府机关住在哪儿呢?”少校的忧虑确实有几分道理。
不过上尉好像并不在意这些,他只想赶快休息,“我们还是先去田家烧锅看看吧,我可有些累了。”
“走吧。”
田家烧锅。它是山东一个叫田保辉的人开的酿酒坊,到现在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这家酒坊在整个阿城府都十分有名气,田家烧锅再加上田家窝棚,急速人们所说的东香坊。
舍拉霍夫少校被请入大堂,酒坊的主人从后屋里走了出来,两人互相行礼。
“阁下来到鄙庄,有何贵干呐?”主人问道。
“田老爷,”少校回答道,“我们呢,只是路过,想在贵庄借宿一夜,不知道贵庄能否给个方便呢?”
主人踱着步子走到门口,望着门外宽敞的院子说道:“我可以告诉你,我从不收留外国人,就算你会中国话也不行。”
“只是借宿,我们又不是要赖着不走,应该没什么吧?”少校似乎有所预料。
这时主人突然转过身来大声吼道:“借宿也不行,我说过不收洋人就是不收!你们这帮老毛子,从康熙年间就言而无信不讲道义,谁知道你们想干些什么?你们几百号人、几十条枪,就住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我能放心吗!你们走吧,再不走我可就不客气了!”
就在主人说着这些话的当儿,几个带刀的武士便拥了上来,少校的随从们见势不妙也端起步枪拉上枪栓,双方摆出要刀兵相见的架势。
“”田老爷,这么快就下逐客令,未免有失礼数吧。上尉愤愤不平地说道。
主人略微有所犹豫,但是他的态度依然强硬。
“很抱歉,我不能留你们。”
戈洛文上尉有些急了,冲上前去好像要干架的样子,被舍拉霍夫少校一把拉了回来——“嗨!既然主人不愿意留,那未免就另找别的住处。”
“我的哥哥,你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你去找一个住处我看看!”上尉显然对少校的做法有些不满。
“你给我闭嘴!”少校吼道。
戈洛文上尉无奈地闭上了嘴巴,带着随从朝门外走去。少校礼貌地对主人说道:“今天我们多有打扰,请您原谅。我会带着这三百多个士兵去寻找别的住处,告辞了。”
少校这话明显是在点拨主人,他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带着几百名士兵。说完他转身走下台阶准备离开,是、这时那主人突然喊道:“等等!”
少校停步了,但是并没有回头。
“你们住在这儿,能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
“那时当然,”少校转过身来道,“我们是军人,受人委托,当然要对委托人负责。”少校回答道。
主人心里很清楚,如果舍拉霍夫少校找不到别的住处就还得回来,到那时候就算是少校还肯客气客气,那三百多个俄国兵也没那么客气了。与其让俄国兵强占自己的家宅,倒不如让他们顺利住下来,这样自己的宅子也能在他们的保护下安全一些。
主人点点头道:“那好吧,我就留你们住在这里,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多住几日。”
少校满意地乐了,上尉也转怒为喜,上前说道:“谢谢田老爷。”
旅顺港口,几十条帆船在这里靠了岸。鲁天成带着佟启浣几个人下了船,走下船舱的佟启浣尚且有些踌躇。鲁天成一把拉住他说道:“走啊,来都来了。”佟启浣便被拉到了岸上。
旅顺城门口上,挂着一连串看不懂的洋文。鲁天成回过头来问佟启浣道:“哎我说啊,这城门口怎么挂这么多洋字码啊?”
佟启浣微笑着道:“这旅顺现在是俄国人的租借地,让俄国人管着,挂着的可不都是洋文呗。”
鲁天成摇了摇头,佟启浣也充满好奇地瞧了瞧城墙,那一张接着一张的俄文条幅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他又看到了城门旁边挂着的四个大字:“征收劳工”。
“哎,这老毛子好像正在那儿抓壮丁呢。”佟启浣趴在鲁天成的耳朵边说道。
“不能吧?”
“啧,你看……”他指着城墙,“那不是写着‘征收劳工’嘛。”
“噢……你看还是汉字啊。”
几个中国人走过城墙,被俄国兵遗弃按住登记画符,然后就被推进了城里。
“怎么办,马上到咱们了。”
“这样,”鲁天成从腰间的布袋里掏出两块银锭子,“我去打点打点,老麦子总不至于连银子都不认识吧。”
鲁天成瞧着佟启浣,看他点了点头便走了过去。那俄国兵笑嘻嘻地拿了银子,然后一个巴掌把鲁天成打了回来,鲁天成捂着脸瞪着那俄国人。佟启浣见势不妙赶紧上前拉住他,这时一个翻译走过来喊道:“臭鞑子,闹什么闹!老实站着,给我们干活有你们好处。”
佟启浣看着城门口排着一队一队的俄国兵,又看见回过头来望见送他们来的海船已经开走,明白他们已经回不去了。无奈地对鲁天成说道:“算了,咱们走不了了。”
舍拉霍夫少校坐在台阶上,仰望着蔚蓝色的星空似有无尽的成就感。戈洛文上尉从屋里走出了坐在旁边,对少校说道:“我了解了一下,原来这田家窝棚总在闹土匪,烧锅已经停产了。田老家伙跟那几个合伙人赔光了本正在硬撑着。狗娘养的,不行了在装模作样!”
“算了吧,中国人,到哪儿都要留一点余地,这在他们的语言里叫面子。”少校微笑道。
“是啊。”上尉附和。
少校沉思片刻,起身带着戈洛文上尉道到园子里走了一圈。少校停了下来,两手一拍然后说道:“走,找田老家伙去。”
主人正在大堂门口散步,少校走上前来。正在沉思之中的主人见少校走来也走上前去,微笑着说道:“怎么样,这里还住得惯吧?”
“住得惯。”少校道:“我来是想跟您谈一笔生意。”
“生意?”
“没错,”少校转身对上尉道:“把钱拿来。”
上尉迟疑了一下,从随身的皮包里掏出一叠银票交给少校。少校接过银票对主人说道:“我出八千两纹银买您的作坊,您看怎么样?”说这话时少校表现的极有风度,似乎他已经成竹在胸。
那主人的脸一下子阴了下来,冷冷地说道:“你买我的家产干什么?”
“喔,我只是……喜欢这里,呵呵。当然了,我还要经商,也许将来能用得上。”
“真的?”主人不屑地问。
“随您怎么看,成不成就是您一句话!”少校故意把脸转向门口,不用正眼瞧他。
“我要是……不答应呢?”主人试探地问道。
少校耸了耸肩,“那就没办法了。”
主人踱着步子绕着大院子走了一圈。他在权衡着,祖上的家业不能丢,但是早就已经维持不下去了。舍拉霍夫少校现在还算客气,万一他一会儿不客气了呢?少校旁边的戈洛文上尉始终露出一副人畜无害的笑容,谁知道他会干什么,这让自己心里更加没底了。主人只是低头沉思着,少校站在台阶上也一言不发。重要主人吐口了:“好,我答应你了。”
“爽快!”少校得意地说:“不愧是北满有名的人物,我们今天就成交!”说着少校就把银票递了上去。
主人家下了银票低头简单地数了数,然后抬起头来说道:“人物算不上,以后我就得到别处另谋生路了。”
“那……我们定下契约,房子就是我的了。”
“好!”
广岛机关长办公室。机关长坐在茶几靠内一侧,赤川三郎坐在对面。两个人沉默了一会后机关长开口道:“我要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我去找过首相了,他说现在时机还不够,我们不能开战。帝国目前还没有准备好,况且日清之战刚刚结束……”
不等机关长说完,赤川三郎就一下子站起来打断了他的话:“你说什么?首相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什么叫帝国还没有准备好?这算什么理由!”
“没办法,我们只能等。”机关长回答道。
“等?我可等不起!我去找首相理论!”
“首相就在广岛。”机关长说道。
“什么?赤川三郎欣喜若狂,“首相来啦?”
这时一阵浓郁厚重的说话声从门外传来,“为了你,害得我亲自跑到广岛来。”卫兵将门打开,一位中年男人从门口走了进来。机关长和赤川三郎连忙起身鞠躬道:“总理大臣阁下。”
不用说,这个中年人正是伊藤博文,日本明治维新后五十年的对外战争大都出自他的手笔,甲午战争的策动者也正是此人——日本首相,内阁总理大臣。
“三郎世侄,你还好吗?”伊藤博文坐下来问道。
“还好,现在的我比以前自在。”
“是么?躲躲藏藏的滋味不好受吧?”伊藤笑道。
赤川三郎瞥过去故意不看他。
“你呀!所有的人都在抓你。我们为了保护你可是很不容易啊。”
“我知道,三郎这辈子都感激您。”
“行啦,你现在少惹些事就能躲过去了。你毕竟只是个小人物,内阁不会太关注你的。”
“可是总理,我们不能再这样了。我们忍了这么久了!”赤川三郎抱怨道。
“我们必须这样!帝国刚刚打完仗,需要休养生息。”
“没关系的,我们呢可以直接从朝鲜进发,占领满洲直捣远东!很快的,不会耽误老百姓的。”
“我们的实力还远远不够。”伊藤博文说道。
“是啊,”机关长附和着,“我们的海军还没有巨型战列舰,可俄国人却……”
“你!”赤川三郎禁不住火气,冲着坐在他对面的伊藤喊道:“你是个懦夫!”
“三郎,不得无礼!”机关长连忙警告道。
“骂得好!”伊藤博文说道:“请你记住你说过的话,等将来你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我不希望你是一个懦夫!”
伊藤博文转身走出了门,赤川三郎先是一怔,随后欢喜地低头道:“是!”
佟启浣一干人在大连挨过了寒冷的一夜,第二天早上被提着马鞭的俄国人粗暴地叫了起来。鲁天成挨了不少打,浑身是伤的他是被佟启浣搀扶着才下了床。随后他们被拉到俄国人的营房,稀里糊涂地在一张写满洋文的纸上按下了手印,接着便被一齐押上了北去的路。他们已经谈不上什么艰辛劳累,也不知道一路上到底走过了多少地方走了多远。只是从翻译的口中隐约听到,在他们的前方有一个目的地,它叫牡丹江。
陆国隆和张怀潼策马行进,远远地他们望见了万里长城,望见了雄关隘口,终于也望见了那双层城楼模样的宏伟建筑。陆国隆欣喜地对张怀潼说:“你看,前面就是山海关了。张大哥,咱们快到了!”
张怀潼也是满心的欢喜:“是啊!”
田家烧锅大门。舍拉霍夫少校亲自挂上了两块牌匾,那匾额上写着清晰的大字:大清东省铁路工程管理局、俄罗斯帝国西伯利亚铁路工程管理局。
戈洛文上尉走上前来说道:“这田老家伙要是知道了我们的目的,也许能把鼻子气歪了。”
“那又怎么样?反正他是心甘情愿把房契交到我手里的,这可不能怪我。”少校得意地说。
“对了,听说又有土匪要来了。”
“没关系,让他们尝尝子弹的味道。”
夜半时分,一群蒙面人翻墙而入。正待他们要接近房门时,窗户内突然伸出几支步枪。一次齐射,优秀的掷弹兵很技术地打死了几个蒙面人,剩下的便翻墙逃跑了。
舍拉霍夫少校等人从屋内走了出来,他对戈洛文上尉说道:“看看那几具尸体,是什么来路。”
戈洛文上尉扒开尸体的衣服,吃惊地大叫:“你看,是日本人!”
“什么?”少校跑上前去掀开衣服,看到尸体的衬衫上绣着一朵菊花,下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赤川大队。
少校嘟囔着:“赤川大队?”
几十艘大海船在惊涛骇浪里**。
茫茫的渤海湾,天气难测,就像风云变幻的时局一样难以预料。方才还是万里无云,现在已然是惊涛拍岸。仅仅过了半个时辰,又下起了连绵的细雨。
佟启浣躺在船舱里,有感于天气的风云不定,总是对此行的安危有所担心。自然,闯关东路长慢慢,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谁也不知道。这时甲板上传来了鲁天成的阵阵笑声,看着鲁天成抢别人的帽子得意地傻笑的样子,佟启浣暂时安慰了一下自己,“鲁天成生意场上无人能比,但是他有一颗童心,这么紧张的时刻他也能闹一闹,应该是很有把握的吧。”他闭上眼睛,感受着无比清新的海风,似乎这是他唯一可以慰藉的。
谁能想到,这群有志青年将一辈子成为劳工,直到死去!
滔滔的松花江波光粼粼,春季的阳光映照着银镜般的江面,清澈见底的江水中不时蹦出几条鲜嫩的鲤鱼,一个人间天堂的景象展现在来访者的眼前。
舍拉霍夫少校从三姓古城出发,乘船逆松花江而上到了通河江面。霍尔瓦特交给他寻找“人烟稀少”的良港这一大任务时,那充满期待神还时时在他的脑海里闪现,而面对松花江岸几百个大大小小的县镇着实让他难以抉择。
“好的港口都成了镇子了!”
“哪还有天然锚地!
戈洛文上尉也抱怨道:“我们还是找一个人口稀少一些的镇子算了吧。”
可是舍拉霍夫仍然很坚决,他非要找的那个“人烟稀少的天然良港不可。
所有的人都在沉默……
“嗨,你看那边!”小都督好像发现了什么,用手指向了南岸。
松花江南岸风景怡人,星星点点的几艘渔船正准备靠岸。平坦开阔的江岸,连绵起伏的丘陵,几处炊烟升起的人家,构成了一幅天堂般的画卷。
毫无疑问,舍拉霍夫少校被这个美丽的地方吸引了。
“下船!”
三百来共同洋兵从五六条江艇上临滩登陆,这场景绝对气势磅礴。
舍拉霍夫问随军翻译:“这里是什么地方?”
“这里隶属阿喇楚喀府,北岸是一个叫塔尔挥托辉的渡口,不过南岸……好像还没有名字。”翻译官把他所知道的资料如实禀报,这地方确实够闭塞。
少校似乎并不失望,因为他知道,地图上没有名字的地方也许才是最合适的地方。
对面的小坡上,一个渔翁正在整理他的渔网。少校对那个渔翁喊道:“喂.......老人家,”
渔翁好奇地回头。
“能告诉我这里是什么地方吗?”少校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他甚至还会满文和新老两种蒙古文。事实上,他根本不需要翻译。
那老人恨热心,摘下草帽走了过来,面带微笑地告诉他道:“年轻人,看到那边的扁状的岛了吗?我们叫他哈尔滨,南岸这边就跟它叫一样的名,也是哈尔滨。我们这里人特别少,就有几家打渔的。”
“那……你们这儿附近有多少人呢?”
“不到一百户。你们要是想落脚的话,可以到田家烧锅去。”
“田家烧锅?”少校似乎不明白这个田家烧锅是个什么东西。
“啊!我知道,”旁边的翻译说道,他被少校冷落了半天,终于抓住机会开口了,“是田氏兄弟开办的酒坊,有三十多间房子呢,很有名的。”
少校微笑着,望着远处的高岗又问道:“那个坡叫什么名字?”
“它叫秦家岗,岗上只有一户姓秦的人家。”老人也转过头去看着高岗那边。
“走,到坡上看看!”
三百多人走了半个多时辰,才走上了那个叫秦家岗的高坡。
舍拉霍夫少校站在坡顶上,俯望着远处宽阔的江面踌躇满志。他指着脚下的高坡大声喊道:“这里,就是市中心!”
戈洛文上尉略显吃惊,他上前去问道:“难道你真的选择了这个地方?”
“这里不好吗?”少校伸出手指着岗下说道:“火车可以绕坡而过,我们的正对面就是火车站。江边修建一座码头,两个城区以桥为链,合二为一。”
“嗯……是个好地方!”上尉也十分满意。
“走吧,去田家烧锅。”少校说着就迈步下去了。他显得十分果断。
老人还站在少校的旁边,正当少校准备下坡时,他戴上了草帽道:“你们朝东南方向走就行了,一路打听着就能到。我还得回家炸鱼呢,炸晚了就不新鲜了。”
“好吧,谢谢您。老人家。”少校微笑道。
“不用谢,你们以后还得来呐。”老渔翁没有回头直接走下了坡,拎着满筐的鱼朝东北方向去了。
少校目送他远去。
“这个叫哈尔滨的地方还真不错。不过……”少校望着江面说道。
“不过什么?”
“平地起高楼哇!可我们的建设人员和政府机关住在哪儿呢?”少校的忧虑确实有几分道理。
不过上尉好像并不在意这些,他只想赶快休息,“我们还是先去田家烧锅看看吧,我可有些累了。”
“走吧。”
田家烧锅。它是山东一个叫田保辉的人开的酿酒坊,到现在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这家酒坊在整个阿城府都十分有名气,田家烧锅再加上田家窝棚,急速人们所说的东香坊。
舍拉霍夫少校被请入大堂,酒坊的主人从后屋里走了出来,两人互相行礼。
“阁下来到鄙庄,有何贵干呐?”主人问道。
“田老爷,”少校回答道,“我们呢,只是路过,想在贵庄借宿一夜,不知道贵庄能否给个方便呢?”
主人踱着步子走到门口,望着门外宽敞的院子说道:“我可以告诉你,我从不收留外国人,就算你会中国话也不行。”
“只是借宿,我们又不是要赖着不走,应该没什么吧?”少校似乎有所预料。
这时主人突然转过身来大声吼道:“借宿也不行,我说过不收洋人就是不收!你们这帮老毛子,从康熙年间就言而无信不讲道义,谁知道你们想干些什么?你们几百号人、几十条枪,就住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我能放心吗!你们走吧,再不走我可就不客气了!”
就在主人说着这些话的当儿,几个带刀的武士便拥了上来,少校的随从们见势不妙也端起步枪拉上枪栓,双方摆出要刀兵相见的架势。
“”田老爷,这么快就下逐客令,未免有失礼数吧。上尉愤愤不平地说道。
主人略微有所犹豫,但是他的态度依然强硬。
“很抱歉,我不能留你们。”
戈洛文上尉有些急了,冲上前去好像要干架的样子,被舍拉霍夫少校一把拉了回来——“嗨!既然主人不愿意留,那未免就另找别的住处。”
“我的哥哥,你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你去找一个住处我看看!”上尉显然对少校的做法有些不满。
“你给我闭嘴!”少校吼道。
戈洛文上尉无奈地闭上了嘴巴,带着随从朝门外走去。少校礼貌地对主人说道:“今天我们多有打扰,请您原谅。我会带着这三百多个士兵去寻找别的住处,告辞了。”
少校这话明显是在点拨主人,他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带着几百名士兵。说完他转身走下台阶准备离开,是、这时那主人突然喊道:“等等!”
少校停步了,但是并没有回头。
“你们住在这儿,能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
“那时当然,”少校转过身来道,“我们是军人,受人委托,当然要对委托人负责。”少校回答道。
主人心里很清楚,如果舍拉霍夫少校找不到别的住处就还得回来,到那时候就算是少校还肯客气客气,那三百多个俄国兵也没那么客气了。与其让俄国兵强占自己的家宅,倒不如让他们顺利住下来,这样自己的宅子也能在他们的保护下安全一些。
主人点点头道:“那好吧,我就留你们住在这里,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多住几日。”
少校满意地乐了,上尉也转怒为喜,上前说道:“谢谢田老爷。”
旅顺港口,几十条帆船在这里靠了岸。鲁天成带着佟启浣几个人下了船,走下船舱的佟启浣尚且有些踌躇。鲁天成一把拉住他说道:“走啊,来都来了。”佟启浣便被拉到了岸上。
旅顺城门口上,挂着一连串看不懂的洋文。鲁天成回过头来问佟启浣道:“哎我说啊,这城门口怎么挂这么多洋字码啊?”
佟启浣微笑着道:“这旅顺现在是俄国人的租借地,让俄国人管着,挂着的可不都是洋文呗。”
鲁天成摇了摇头,佟启浣也充满好奇地瞧了瞧城墙,那一张接着一张的俄文条幅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他又看到了城门旁边挂着的四个大字:“征收劳工”。
“哎,这老毛子好像正在那儿抓壮丁呢。”佟启浣趴在鲁天成的耳朵边说道。
“不能吧?”
“啧,你看……”他指着城墙,“那不是写着‘征收劳工’嘛。”
“噢……你看还是汉字啊。”
几个中国人走过城墙,被俄国兵遗弃按住登记画符,然后就被推进了城里。
“怎么办,马上到咱们了。”
“这样,”鲁天成从腰间的布袋里掏出两块银锭子,“我去打点打点,老麦子总不至于连银子都不认识吧。”
鲁天成瞧着佟启浣,看他点了点头便走了过去。那俄国兵笑嘻嘻地拿了银子,然后一个巴掌把鲁天成打了回来,鲁天成捂着脸瞪着那俄国人。佟启浣见势不妙赶紧上前拉住他,这时一个翻译走过来喊道:“臭鞑子,闹什么闹!老实站着,给我们干活有你们好处。”
佟启浣看着城门口排着一队一队的俄国兵,又看见回过头来望见送他们来的海船已经开走,明白他们已经回不去了。无奈地对鲁天成说道:“算了,咱们走不了了。”
舍拉霍夫少校坐在台阶上,仰望着蔚蓝色的星空似有无尽的成就感。戈洛文上尉从屋里走出了坐在旁边,对少校说道:“我了解了一下,原来这田家窝棚总在闹土匪,烧锅已经停产了。田老家伙跟那几个合伙人赔光了本正在硬撑着。狗娘养的,不行了在装模作样!”
“算了吧,中国人,到哪儿都要留一点余地,这在他们的语言里叫面子。”少校微笑道。
“是啊。”上尉附和。
少校沉思片刻,起身带着戈洛文上尉道到园子里走了一圈。少校停了下来,两手一拍然后说道:“走,找田老家伙去。”
主人正在大堂门口散步,少校走上前来。正在沉思之中的主人见少校走来也走上前去,微笑着说道:“怎么样,这里还住得惯吧?”
“住得惯。”少校道:“我来是想跟您谈一笔生意。”
“生意?”
“没错,”少校转身对上尉道:“把钱拿来。”
上尉迟疑了一下,从随身的皮包里掏出一叠银票交给少校。少校接过银票对主人说道:“我出八千两纹银买您的作坊,您看怎么样?”说这话时少校表现的极有风度,似乎他已经成竹在胸。
那主人的脸一下子阴了下来,冷冷地说道:“你买我的家产干什么?”
“喔,我只是……喜欢这里,呵呵。当然了,我还要经商,也许将来能用得上。”
“真的?”主人不屑地问。
“随您怎么看,成不成就是您一句话!”少校故意把脸转向门口,不用正眼瞧他。
“我要是……不答应呢?”主人试探地问道。
少校耸了耸肩,“那就没办法了。”
主人踱着步子绕着大院子走了一圈。他在权衡着,祖上的家业不能丢,但是早就已经维持不下去了。舍拉霍夫少校现在还算客气,万一他一会儿不客气了呢?少校旁边的戈洛文上尉始终露出一副人畜无害的笑容,谁知道他会干什么,这让自己心里更加没底了。主人只是低头沉思着,少校站在台阶上也一言不发。重要主人吐口了:“好,我答应你了。”
“爽快!”少校得意地说:“不愧是北满有名的人物,我们今天就成交!”说着少校就把银票递了上去。
主人家下了银票低头简单地数了数,然后抬起头来说道:“人物算不上,以后我就得到别处另谋生路了。”
“那……我们定下契约,房子就是我的了。”
“好!”
广岛机关长办公室。机关长坐在茶几靠内一侧,赤川三郎坐在对面。两个人沉默了一会后机关长开口道:“我要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我去找过首相了,他说现在时机还不够,我们不能开战。帝国目前还没有准备好,况且日清之战刚刚结束……”
不等机关长说完,赤川三郎就一下子站起来打断了他的话:“你说什么?首相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什么叫帝国还没有准备好?这算什么理由!”
“没办法,我们只能等。”机关长回答道。
“等?我可等不起!我去找首相理论!”
“首相就在广岛。”机关长说道。
“什么?赤川三郎欣喜若狂,“首相来啦?”
这时一阵浓郁厚重的说话声从门外传来,“为了你,害得我亲自跑到广岛来。”卫兵将门打开,一位中年男人从门口走了进来。机关长和赤川三郎连忙起身鞠躬道:“总理大臣阁下。”
不用说,这个中年人正是伊藤博文,日本明治维新后五十年的对外战争大都出自他的手笔,甲午战争的策动者也正是此人——日本首相,内阁总理大臣。
“三郎世侄,你还好吗?”伊藤博文坐下来问道。
“还好,现在的我比以前自在。”
“是么?躲躲藏藏的滋味不好受吧?”伊藤笑道。
赤川三郎瞥过去故意不看他。
“你呀!所有的人都在抓你。我们为了保护你可是很不容易啊。”
“我知道,三郎这辈子都感激您。”
“行啦,你现在少惹些事就能躲过去了。你毕竟只是个小人物,内阁不会太关注你的。”
“可是总理,我们不能再这样了。我们忍了这么久了!”赤川三郎抱怨道。
“我们必须这样!帝国刚刚打完仗,需要休养生息。”
“没关系的,我们呢可以直接从朝鲜进发,占领满洲直捣远东!很快的,不会耽误老百姓的。”
“我们的实力还远远不够。”伊藤博文说道。
“是啊,”机关长附和着,“我们的海军还没有巨型战列舰,可俄国人却……”
“你!”赤川三郎禁不住火气,冲着坐在他对面的伊藤喊道:“你是个懦夫!”
“三郎,不得无礼!”机关长连忙警告道。
“骂得好!”伊藤博文说道:“请你记住你说过的话,等将来你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我不希望你是一个懦夫!”
伊藤博文转身走出了门,赤川三郎先是一怔,随后欢喜地低头道:“是!”
佟启浣一干人在大连挨过了寒冷的一夜,第二天早上被提着马鞭的俄国人粗暴地叫了起来。鲁天成挨了不少打,浑身是伤的他是被佟启浣搀扶着才下了床。随后他们被拉到俄国人的营房,稀里糊涂地在一张写满洋文的纸上按下了手印,接着便被一齐押上了北去的路。他们已经谈不上什么艰辛劳累,也不知道一路上到底走过了多少地方走了多远。只是从翻译的口中隐约听到,在他们的前方有一个目的地,它叫牡丹江。
陆国隆和张怀潼策马行进,远远地他们望见了万里长城,望见了雄关隘口,终于也望见了那双层城楼模样的宏伟建筑。陆国隆欣喜地对张怀潼说:“你看,前面就是山海关了。张大哥,咱们快到了!”
张怀潼也是满心的欢喜:“是啊!”
田家烧锅大门。舍拉霍夫少校亲自挂上了两块牌匾,那匾额上写着清晰的大字:大清东省铁路工程管理局、俄罗斯帝国西伯利亚铁路工程管理局。
戈洛文上尉走上前来说道:“这田老家伙要是知道了我们的目的,也许能把鼻子气歪了。”
“那又怎么样?反正他是心甘情愿把房契交到我手里的,这可不能怪我。”少校得意地说。
“对了,听说又有土匪要来了。”
“没关系,让他们尝尝子弹的味道。”
夜半时分,一群蒙面人翻墙而入。正待他们要接近房门时,窗户内突然伸出几支步枪。一次齐射,优秀的掷弹兵很技术地打死了几个蒙面人,剩下的便翻墙逃跑了。
舍拉霍夫少校等人从屋内走了出来,他对戈洛文上尉说道:“看看那几具尸体,是什么来路。”
戈洛文上尉扒开尸体的衣服,吃惊地大叫:“你看,是日本人!”
“什么?”少校跑上前去掀开衣服,看到尸体的衬衫上绣着一朵菊花,下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赤川大队。
少校嘟囔着:“赤川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