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古代逃荒 > 第316章 睢阳城下

我在古代逃荒 第316章 睢阳城下

    洛枫收到书信时,吴帝早已率领大军从建邺浩浩荡荡出发了。然而,信中并未提及具体事宜,只是告知了洛枫在高平郡等候,届时一同挥师北征。

    其实,这才是让洛枫最心塞的。你说来就来吧,但好歹提前通知一声。此刻毫无准备,还把他的计划全部打乱了。

    尽管豫州的颍川、襄城、汝南三郡已构筑防线,但只要胡盟军舍弃辎重,仍有两条潜入豫州的路径:

    其一,从兖州的陈留切入豫州,经梁郡或沛郡一路向南推进;其二,自雍州进入荆州,再借道豫州弋阳郡向东突袭。

    简而言之,就是路线太多,根本防不胜防!胡盟军行踪向来诡谲,豫州如今兵力空虚,即便满员,也未必能拦住这些游兵。

    洛枫一时半会儿联系不上吴帝,留在高平郡,他们的口粮也撑不过几天,不离开就只能等死。

    吴帝恐怕做梦也想不到,洛枫死守高平,并非意在收复失地,而是为流民过境争取一线生机罢了。

    反复思量后,洛枫决定取道沛郡、谯郡再直达扬州,这已经是高平到建邺最近的线路了。

    现在豫州驿站都已经停运,吴帝要先飞书到淮郡,然后再让骍使从淮郡骑马过来,最快也要七八天。

    那也就是说,吴帝已经出发好几天了,如果不出意外,那他应该会在谯郡北部与吴帝会师。

    然而,洛枫足足走了七天,眼看就要穿过谯郡回到扬州地界,却连一个吴军的影子都没看到。

    他越走越焦急,若吴帝遭遇不测,那吴国便彻底完了。如今,全国的士气如此低迷,吴帝绝对不能有半点损失。

    洛枫一边赶路,一边沿途派出了数百探子去搜寻胡盟军和吴帝的踪迹。见璃月回来,便急切问道:“派出去的探子可有消息?”

    璃月利落翻身下马,疾步至洛枫跟前,抱拳行礼:“回堂主,暂无所获。不过属下已命探子扩大搜寻范围,定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洛枫心头猛地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翻涌上来,“为何如此…莫非父皇从西线北上了?”

    洛枫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决定了。要真是取道西行,则需途经安丰、汝阴二郡才能抵达梁郡。

    相较常规路线,这不仅多走了一郡,路程几乎也翻了一倍 。

    按常理,行军打仗必然会选择最为快捷安全的路线。然而,洛枫已将搜寻范围扩展至方圆百里,却依旧没有发现任何吴军的踪迹,这实在不合常理。

    璃月见洛枫神色忧虑,连忙宽慰道:“堂主不必忧心,冷轩已快马赶往汝阴郡。若陛下当真取道西行,他定能探得消息。”

    眼下似乎也没有其他办法,便唯有就地扎营,再派人去找找了。

    两日后,洛枫终于收到了冷轩派人快马送来的书信。信中称,他已寻到了吴帝的踪迹,吴帝正率领十万大军朝着梁郡方向进发。

    看到这个消息,洛枫心中已经大概明白了。豫州西北方向是荆州与雍州,吴帝从西线北上,恐怕是又有了新的计划。

    如果洛枫估计得没错,那吴帝估计是想收复冀、兖二州,与徐谦合兵一处后,继而剑指荆州与雍州。

    徐谦的作战能力并不比洛云差多少,二十万晋军余孽不可能击溃徐谦的十万大军,再说了,冀州吴帝还派了十万兵力驻守。

    所以吴帝坚信,徐谦只是受困了,只要把兖州收复,那他就定能找到那失联的二十万大军。

    洛枫日夜兼程,粮草早已耗尽,只能一边赶路一边搜寻物资。然而,四日后,他又收到了冷轩的书信。

    “陛下已抵梁郡,然亲率十万大军行至睢阳城时突遭敌军伏击,如今被困城中。此番来犯者,乃胡盟军精锐之骑,虽仅两万人马,却战力强悍,我军突围艰难。”

    洛枫读完书信,指尖微微发颤,额角瞬间沁出了黄豆般的汗珠。吴帝遇袭被困睢阳城?他最担忧的局面竟真的发生了!

    一股寒意自脊背窜上后颈,仿佛能看见十万大军困于孤城,胡骑铁蹄踏破烟尘的惨烈景象。

    如今的吴国早已风雨飘摇,朝野人心惶惶,军中士气低迷如坠渊薮。

    吴帝若是有什么闪失,那无疑是大厦倾塌,军心民心必将土崩瓦解。到时候都不用再打了,吴国将不攻自破。

    目前,冷轩也不清楚睢阳城里的情况,白天太过显眼,加之四周布满敌方的巡逻士兵。于是,他带领一队人马在周边潜伏了下来,唯有等到夜幕降临,才敢悄悄靠近进行探查。

    其实早在汝阴郡,冷轩一行便已发现了吴帝他们的行踪,于是顺着凌乱的脚印与车辙,马不停蹄地一路追到了梁郡。

    梁郡地处豫州最北端,与兖州辖地接壤,与陈留、济阴二郡更是犬牙交错。以其地理位置而言,有胡骑出没本来就不算意外。

    据冷轩传回的情报分析,城外这两万围城的胡盟军,恐怕只是敌军的一支游骑部队,真正的主力恐怕早已分批潜入吴国境内。

    此刻,这支游骑又分成了八股,于城外分别扎营布防。它们如八把锋利的尖刀,将整座郡城死死围住,密不透风。

    虽然说他们的兵力尚不足以强攻破城,但吴帝想率军突围,也必定会死伤惨重。毕竟步兵在骑兵面前,根本就没有优势可言。如此一来,双方暂时陷入了僵持之局。

    然而,越是拖下去,吴帝的形势会越不利。睢阳城早已经是一座空城,规模和防御能力远远不及建邺,城中能找到的物资也非常有限。

    另外,这些胡骑肯定呼叫了援兵,恐怕用不了多久便会向睢阳召集。胡盟还能调动多少兵马,冷轩也不清楚,但吴帝眼下能指望的便只有洛枫了。

    其实洛枫知道,吴帝这次无论走哪一条线路,恐怕结果都会差不多。所以吴帝最好的决策,就是老老实实待在建邺,收缩战线,而不是跑到豫州来。

    洛枫领着众人一边往睢阳匆匆赶去,一边思考着对应之策。目前就他这点人马,根本就无法与两万胡骑正面抗衡。

    眼下唯有里应外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可这谈何容易?光是如何与吴帝取得联系,就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更糟糕的是,兖州还驻扎着二十万晋军余孽。一旦他们知道吴帝被困睢城,那他们肯会毫不犹豫往睢阳城扑。这群人虽然仇视胡人,但对吴国的恨意更甚。

    此外,其他胡盟军得到消息,必然也会迅速驰援。胡盟联军的兵力起码在三十万之上,哪怕只是出动十分之一,吴帝也将陷入绝境。

    这个局就像是个死局,该如何破?洛枫只觉脑袋一阵剧痛,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好对策来。

    忽然,一个名字如闪电般划过洛枫脑海——薛定,这可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人物!

    于是他立刻召来璃月,神色急切地问道:“薛公子那边可有消息?务必尽快找到他,让他火速赶往睢阳城!”

    璃月面露难色,轻轻摇了摇头:“堂主,至今仍未收到薛公子任何音讯。”

    “已然如此多日,竟无丝毫消息传来…”洛枫眉头瞬间紧锁,心头不由得一沉,“莫非他们在雍州受阻,出什么事了?” 他下意识地便往最坏的方向猜想。

    薛定身处雍州,而雍州现在可是胡人的地盘。国盟的人在雍州行动不便,但胡盟对薛定的动向肯定一清二楚的。他们这一路从雍州经过,恐怕少不了与胡盟军交手。

    不过,他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既然薛定敢从雍州穿过,那他肯定会有对策。

    他虽未曾与薛定谋面,却对他的事迹了如指掌,深知此人才华卓绝。更何况,以洛云这样心高气傲的性子,寻常之辈绝难入她之眼。

    就连眼光独到的孔夫人,也将身家命运尽数寄托于薛定身上。孔夫人还曾断言,薛定乃天选之人,若他有意逐鹿天下,这江山便终将归其所有。而她自己,也甘愿倾心辅佐,毫无二心。

    再有就是,薛定这次才刚出手,蜀、越两国便立即退兵了,此般手段便是最好的证明。洛枫坚信,薛定肯定有办法解救父皇,亦有能力护佑吴国万千百姓于水火之中。

    所以薛定失去行踪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他是故意把自己的行踪藏匿了起来。于是他立即下令:“找,继续派人去找,务必要找到薛公子!”

    而在睢阳城的吴帝,此时正站在城楼上,看着不远处那如群狼一般的胡骑,心中五味杂陈。

    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恐惧倒不至于。在这个乱世之中,能登九五之位的,谁不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

    一名宦官踩着碎步疾行而来,绸缎靴底像沾了棉絮般,未在地板上激起半分声响,转眼已到吴帝身侧。

    “陛下,老臣已将最后一只鹰隼放飞,不出五日,京城便能联络上五皇子殿下。此外,大将军正在组织精锐,今夜定能冲出重围。”

    吴帝轻轻叹了一声,随即说道:“传李盛、谢沁、高澜来见朕!”

    宦官身形微颤,佝偻着脊背深深一揖:“陛下容禀!老臣即刻传召!”话音未落,袍角已在地板上扫出半道残影。

    不过一刻钟,大将军李盛、骠骑将军谢沁与车骑将军高澜已疾步至吴帝跟前。三人行了个君臣礼,随即争相赞颂吴帝昔日的沙场英姿。

    从什么单骑破阵到挥师千里,言辞激昂如沸,反正这马屁拍得是一个“噼里啪啦”,然而吴帝却骤然抬手,袖风扫落未尽之言。

    吴帝沉声道:“你们追随朕多年,彼此知根知底。这些宽慰之言,便无需再提了!”

    吴帝神色倏然凝重,目光如炬扫过众人:“诸位,我军现存七万将士,粮草虽够支撑月余,然胡贼却在持续增兵,不出三日,突围便再无可能。

    枫儿即便赶来驰援,也恐难及于事。今召你们前来,朕便是想听听,若想冲出重围,诸位可有破局良策?”

    朝堂之上,吴帝向来虚怀纳谏,常听文官高谈治国安邦之道。然而一旦沙场征战,他却极少携文官同行。

    在他看来,这些饱读诗书之臣,虽满腹经纶,却总在决断时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动辄引经据典争论不休,反倒易贻误稍纵即逝的战机。

    所以,在生死关头,吴帝还是选择将身家性命押在这些武官身上。

    而身为大将军,现在皇帝之下就数他官最大了,所以李盛第一个开声表态:

    “禀陛下,以我军实力突围问题不大,但难免伤亡惨重。而睢阳距高平不过一两日路程,若胡贼调兵,五皇子殿下定会察觉异动。所以臣以为,若要突围,不妨再等两日!”

    谢沁与高澜对视一眼,齐声附和:“大将军所言极是!陛下但放宽心,我等纵使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也定会护陛下安全出城!”

    吴帝想了一下,发现李盛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虽然他惜命,但现在他手上就只剩下七万兵马,要是都死绝了,那他还拿什么来一统华夏?

    况且他已经飞书回京城求援,说不定洛枫等人很快便能杀到。那小子能一举拿下高平,足见其用兵不凡。待他率援军赶到,到时再内外夹击,城外两万胡骑又何足为惧!

    “好!”吴帝一甩广袖,\"传朕旨意,密切监视敌军动向,同时加固城防,全城搜剿物资,尽快完成陷阱布设!\"

    “是!”三人领旨,随即躬身退下了。

    这时,吴帝朝着一旁侍奉的宦官招了招手,缓缓说道:“你,还是去替朕寻几套流民的衣物来吧!”

    “是,老臣这便去为陛下寻来!”宦官躬身领命,随即匆匆退下了。

    等宦官离开后,吴帝神色落寞,不禁长叹一声:“唉,时不利兮骓不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