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部队同人文铃兰花开 第338章 在北京等你
热门推荐:
无敌从降妖除魔开始
飞升回来后,我开的农庄爆火了
神医出狱
绝世天才:逆天狂女倾九洲
变身御姐女帝,从指尖抽筋开始
末日堡垒:我预知未来能具现
震惊杀手榜,大佬竟是华国大学生
踏天无恒
被宗门放弃后,步入巅峰
送高叔一家去车站那天,晨雾还没散尽。
荆荆背着江阿姨的背包走在前面,高叔小心翼翼扶着妻子,江阿姨的白衬衫在人群里格外显眼,她回头朝我们挥手时,笑容里带着释然。
我妈攥着给她准备的补品,眼圈红红的,要不是老顾悄悄按住她的胳膊,恐怕早就跟着上了火车。
“让年轻人多历练历练。”老顾望着远去的列车,声音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怅然,“咱们跟去,反倒添乱。”
我妈没说话,只是把空了的手缩进他臂弯里,指尖冰凉。
日子重新被军务填满,训练场上的喊杀声、会议室里的争论声,渐渐冲淡了离别的牵挂。
偶尔在深夜,能听见老顾在书房打电话,压低的声音里总带着\"检查手术方案\"这样的字眼,挂了电话后,他会站在窗前很久,军装上的褶皱被月光熨得格外清晰。
一周后,胡杨的电话直接打到了我办公室,背景音里能听见医院走廊的广播声。
“良性确认,下周三手术。”她的语气沉稳得像在汇报一场战役部署,\"位置确实棘手,但我有七成把握。\"
我捏着听筒的手突然松开,掌心全是汗,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训练标兵的锦旗上,红得刺眼。
晚上回家转述时,我妈正在厨房炖鸡汤,砂锅咕嘟的声响里,她突然“哎呀”一声——原来是烫了手。
老顾快步过去捏住她的手腕往水龙头下冲,水流哗哗的,却盖不住我妈带着哭腔的笑:“我就说南征妹子福大命大......”
挂在墙上的日历被红笔圈出个醒目的日子,像枚即将引爆的信号弹。
我知道,北京的手术室外,高叔和荆荆会攥紧彼此的手;而我们这座城市里,总有两双眼睛,会彻夜望着北方的星辰。
手术前一天,老顾终于腾出了时间,带着我妈赶去了北京,让我留下家里。其实我本想也跟去,可这边还有事,我实在走不开。
车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响,机场航站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目的阳光。
我把车稳稳停在VIp通道口,解开安全带时,指腹在方向盘上磨出细微的声响。
老顾的勤务兵早已候在那里,见我们下车,立刻上前接过行李箱,腰杆挺得笔直:“首长,阿姨,行李我来拿,您二位慢点。”
我绕到副驾驶那边,帮我妈拉开门,又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丝巾:“到了北京先歇会儿,别一落地就往医院跑。”
老顾站在一旁,目光带着笑意,却没打断我。
我转头看向他,忍不住又叮嘱:“飞机起降时别打瞌睡,记得深呼吸。这两天多休息,也别跟胡杨阿姨聊太久,您那心脏经不起连轴转……”
“行了行了,”老顾抬手拍了拍我的肩膀,掌心的力道带着熟悉的沉稳,“再唠叨下去,飞机都要误点了。”
他眼角的皱纹笑成一道沟壑,“当年你第一次独自出任务,也没见我这么婆婆妈妈。”
我妈在一旁轻轻推了他一下,语气嗔怪:“儿子这是关心你,你倒好,还取笑他。”
她说着,又转向我,伸手替我掸了掸衬衫上的灰尘,“家里有你在,我们都放心。自己也别太累,军演的事慢慢来。”
勤务兵已经办好登机手续,拿着登机牌走过来:“首长,该过安检了。”
老顾点点头,转身前又看了我一眼,目光里藏着不易察觉的温和:“好好盯着下面,别让我回来听到什么岔子。”
我立正站好,像小时候那样敬了个标准的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安检口时,我还站在原地。
阳光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恍惚间想起小时候,老顾也是这样转身走进训练场,军靴踏在地上的声响,成了我整个童年最安心的背景音。
车钥匙在掌心转了个圈,金属的凉意让我清醒过来——北京有他们守护,家里,该由我来守着了。
几个小时的飞行,飞机准时落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舱门打开的瞬间,北京初秋的风裹着凉意涌进来。
老顾下意识整了整大衣领口,目光扫过航站楼熟悉的穹顶,嘴角刚要扬起笑意,就被迎面走来的身影拽回现实。
胡杨阿姨穿着件卡其色大衣,胸前的丝巾随着步伐轻轻晃动。老顾显然没有想到胡杨阿姨会亲自来接他们,而胡杨阿姨一见面就看出了老顾的不对劲儿。
“顾一野,你这脸色怎么回事?”她皱着眉伸手要探他额头,被老顾不动声色地避开。
胡杨阿姨的目光在他眼底的青黑上打了个转,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审视:“又熬夜批文件了?我跟你说过多少次……”
“胡杨!”老顾赶紧打断,眼角的余光瞥见我妈正走过来,喉结动了动,“好久不见了,一见面就教训人?”
他试图转移话题,可我妈已经站到身边,眼神里带着了然的笑意,显然把刚才的话听了个真切。
胡杨阿姨却像没看见老顾的窘迫,转身拉住我妈的手,笑容瞬间柔和下来:“秀儿姐,可想死你了!”
她晃了晃我妈的胳膊,袖口蹭到我妈手腕上的玉镯,发出清脆的声响,“上次你寄来的腊肠,我念叨了好几天,还是最喜欢你的手艺。”
“你呀,还是这么会说话。”我妈被她逗笑,拍了拍她的手背,“北京这边手术排得满?看你忙得连回家歇脚的空都没有。”
胡杨叹了口气,拉着她往出口走:“还行,这两天特意把手术排开了。先回家,我找了个阿姨照顾你们,刚才让她给你炖点银耳汤,路上肯定累了。”
“不用这么麻烦,一野那边事多,这次来住不了几天。”
“不管他,不管住几天也要好好休息不是。”
老顾跟在后面,听着两个女人絮叨家长里短,忽然觉得心里那块因熬夜绷紧的弦松了些。
胡杨阿姨的车停在VIp停车场,黑色的轿车擦得锃亮。她打开后座车门时,回头冲老顾扬了扬下巴:“赶紧上车,看你那没精打采的样,到了家先补觉。”
老顾刚要反驳,就被我妈推了一把:“听听胡杨的,坐好。”
他只好悻悻地坐进副驾,后视镜里,两个女人正说着什么笑得开怀。
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她们身上,恍惚间,竟像是回到了几年前,那时老顾身体不好,胡杨阿姨住在我家,她们在院子里一起晒被子的午后。
车子平稳地驶离机场,初秋的阳光透过车窗,在真皮座椅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胡杨阿姨握着我妈的手,指尖点了点前排老顾的背影,眼里闪着促狭的笑:“秀儿姐,你是不知道,当年在军区大院,这小子为了抢我碗里的红烧肉,愣是把我新买的白球鞋踩成了泥疙瘩。”
我妈被逗得直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暖意:“还有这事?他在家可从来没说过。”
胡杨阿姨拍着大腿笑出声,卡其色大衣的衣角都跟着颤动:“他那是好面子!后来被我追着打了三条巷子,最后躲在柴火垛里不敢出来,还是他妈妈把他揪出来的。”
前排的老顾清了清嗓子,耳根却悄悄泛红:“多少年的陈芝麻烂谷子,也值得拿出来说?”
胡杨阿姨斜睨他一眼:“怎么不值?让秀儿姐看看你小时候的模样,简直就是个混世魔王。”
她转头继续跟我妈说,“还有一次学校野营拉练,他偷偷藏了个一包饼干,结果夜里被老鼠啃了个洞,第二天抱着空袋子蹲在河边哭,那委屈样哟……”
我妈听得直抹笑出来的眼泪,伸手拍了拍老顾的胳膊:“真没看出来,你还有这么孩子气的时候。”
老顾哼了一声,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车窗外掠过的街景里,仿佛能看见当年大院里奔跑的少年身影。
胡杨阿姨的故事,我妈听得入神,偶尔插句话,眼角的笑纹里盛着暖意:“你们小时候真是有意思。”
胡杨阿姨拍着大腿笑起来,卡其色大衣的衣角都跟着颤动:“那可不是嘛,现在想想还是那段时光值得回味。”
坐在副驾的老顾没插嘴,却在听到“儿时”两个字时,指尖轻轻叩了叩膝盖。后视镜里,他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眼神有些飘忽,许是想起了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
胡杨阿姨瞥了他一眼,突然开口:“明天手术安排在上午九点,我已经让助手把所有检查报告再核对一遍。”她的语气瞬间从闲聊切换到工作状态,带着外科医生特有的冷静,“你们今天好好休息,别去医院打扰病人,让江南征保持好状态。”
“都听你的。”我妈立刻应道,伸手将老顾的手腕拉来,指腹搭在他的脉搏上——那是她多年来的习惯,总爱这样悄悄监测他的心率。
老顾身体一僵,却没躲开,任由她的指尖传来微凉的温度。
车子拐进一片静谧的别墅区,胡杨阿姨指着一栋爬满爬山虎的小楼:“到家了,我提前让人来打扫过,床单被套都是新换的。”
推开雕花铁门时,院子里的桂花树正飘着甜香,窗明几净的客厅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地板上,连茶几上的玻璃杯都擦得锃亮。
“辛苦了,太费心了。”我妈摸着沙发柔软的靠垫,心里一阵熨帖。
胡杨阿姨笑着帮我妈把行李拎进房间:“跟我客气什么,咱们不是一家人。”她打开衣柜,里面挂着干净的睡衣,“赶紧歇着,我让阿姨炖了银耳汤,估摸着这会儿该好了。”
老顾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的军绿色屋顶,那是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胡杨阿姨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明天手术的事别担心,我心里有数。”
老顾接过茶杯,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辛苦你了。”
胡杨摆摆手:“跟我还说这个?当年你把我从冰窟窿里拼命捞出来,够我还一辈子了。”
客厅里传来我妈和阿姨说话的声音,混着厨房飘来的甜香,让这座鲜少能够迎来主人的房子瞬间有了家的温度。
老顾喝了口茶,茶里的桂花香气漫开来,恍惚间,竟像是回到了几十年前的军区大院,那时他们都还年轻,以为岁月漫长,却不知有些情谊,早已在时光里长成了参天大树。
胡杨的指尖划过阳台栏杆上的雕花,语气忽然轻下来:“顾一野,你真得注意身体。”
秋风卷起她的丝巾边角,露出颈间那道浅浅的疤痕——那是当年在抢救伤员时留下的,和老顾胸前的伤疤遥遥相对。
“我还等着你退休之后,回北京来。”
老顾握着茶杯的手顿了顿,热气在他老花镜镜片上凝成白雾。“再说吧,部队的事哪说得准。”他望着远处训练场上整齐的队列,声音里带着惯有的沉稳,却掩不住一丝怅然。
“怎么说不准?”胡杨转过身,目光清亮得像手术刀的寒光,“当年你说要去南方当兵,我们谁也拦不住;现在我说让你退休回北京,你就得听我的。”
她忽然笑了,眼角的细纹里盛着岁月的狡黠,“到时候咱们俩,加上秀儿姐,就在这院子里种点青菜,养只狗,像小时候在大院里那样,每天吵吵闹闹的多好。”
这话让老顾喉结动了动。他想起儿时的某个的雪夜,他们挤在大院服务社里分享一个烤红薯;想起胡杨第一次演出跳舞时紧张到发抖,是他塞给她块水果糖;想起自己在演习中受伤,她守在病床前削苹果,果皮断了三次还在坚持。那些被生活填满的岁月里,藏着多少这样细碎的暖。
“眼下还有不少事要忙。”他低声说,指尖摩挲着茶杯上的釉彩。
“所以更得让你养好身体。”胡杨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等这阵子忙完了,咱们三个——我、你、秀儿姐,一起去爬长城。当年在山下宣誓的时候你说过,要陪我们看遍北京的风景。”
老顾望着胡杨鬓角新添的白发,突然觉得,那些被时光冲淡的承诺,原来一直被人好好收着。他抬手揉了揉眉心,把到了嘴边的“再说”咽了回去,只轻轻“嗯”了一声。
秋风穿过桂花树,落下几片细碎的金瓣,像给他们的约定,盖上了一枚温柔的印章。
荆荆背着江阿姨的背包走在前面,高叔小心翼翼扶着妻子,江阿姨的白衬衫在人群里格外显眼,她回头朝我们挥手时,笑容里带着释然。
我妈攥着给她准备的补品,眼圈红红的,要不是老顾悄悄按住她的胳膊,恐怕早就跟着上了火车。
“让年轻人多历练历练。”老顾望着远去的列车,声音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怅然,“咱们跟去,反倒添乱。”
我妈没说话,只是把空了的手缩进他臂弯里,指尖冰凉。
日子重新被军务填满,训练场上的喊杀声、会议室里的争论声,渐渐冲淡了离别的牵挂。
偶尔在深夜,能听见老顾在书房打电话,压低的声音里总带着\"检查手术方案\"这样的字眼,挂了电话后,他会站在窗前很久,军装上的褶皱被月光熨得格外清晰。
一周后,胡杨的电话直接打到了我办公室,背景音里能听见医院走廊的广播声。
“良性确认,下周三手术。”她的语气沉稳得像在汇报一场战役部署,\"位置确实棘手,但我有七成把握。\"
我捏着听筒的手突然松开,掌心全是汗,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训练标兵的锦旗上,红得刺眼。
晚上回家转述时,我妈正在厨房炖鸡汤,砂锅咕嘟的声响里,她突然“哎呀”一声——原来是烫了手。
老顾快步过去捏住她的手腕往水龙头下冲,水流哗哗的,却盖不住我妈带着哭腔的笑:“我就说南征妹子福大命大......”
挂在墙上的日历被红笔圈出个醒目的日子,像枚即将引爆的信号弹。
我知道,北京的手术室外,高叔和荆荆会攥紧彼此的手;而我们这座城市里,总有两双眼睛,会彻夜望着北方的星辰。
手术前一天,老顾终于腾出了时间,带着我妈赶去了北京,让我留下家里。其实我本想也跟去,可这边还有事,我实在走不开。
车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响,机场航站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目的阳光。
我把车稳稳停在VIp通道口,解开安全带时,指腹在方向盘上磨出细微的声响。
老顾的勤务兵早已候在那里,见我们下车,立刻上前接过行李箱,腰杆挺得笔直:“首长,阿姨,行李我来拿,您二位慢点。”
我绕到副驾驶那边,帮我妈拉开门,又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丝巾:“到了北京先歇会儿,别一落地就往医院跑。”
老顾站在一旁,目光带着笑意,却没打断我。
我转头看向他,忍不住又叮嘱:“飞机起降时别打瞌睡,记得深呼吸。这两天多休息,也别跟胡杨阿姨聊太久,您那心脏经不起连轴转……”
“行了行了,”老顾抬手拍了拍我的肩膀,掌心的力道带着熟悉的沉稳,“再唠叨下去,飞机都要误点了。”
他眼角的皱纹笑成一道沟壑,“当年你第一次独自出任务,也没见我这么婆婆妈妈。”
我妈在一旁轻轻推了他一下,语气嗔怪:“儿子这是关心你,你倒好,还取笑他。”
她说着,又转向我,伸手替我掸了掸衬衫上的灰尘,“家里有你在,我们都放心。自己也别太累,军演的事慢慢来。”
勤务兵已经办好登机手续,拿着登机牌走过来:“首长,该过安检了。”
老顾点点头,转身前又看了我一眼,目光里藏着不易察觉的温和:“好好盯着下面,别让我回来听到什么岔子。”
我立正站好,像小时候那样敬了个标准的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安检口时,我还站在原地。
阳光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恍惚间想起小时候,老顾也是这样转身走进训练场,军靴踏在地上的声响,成了我整个童年最安心的背景音。
车钥匙在掌心转了个圈,金属的凉意让我清醒过来——北京有他们守护,家里,该由我来守着了。
几个小时的飞行,飞机准时落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舱门打开的瞬间,北京初秋的风裹着凉意涌进来。
老顾下意识整了整大衣领口,目光扫过航站楼熟悉的穹顶,嘴角刚要扬起笑意,就被迎面走来的身影拽回现实。
胡杨阿姨穿着件卡其色大衣,胸前的丝巾随着步伐轻轻晃动。老顾显然没有想到胡杨阿姨会亲自来接他们,而胡杨阿姨一见面就看出了老顾的不对劲儿。
“顾一野,你这脸色怎么回事?”她皱着眉伸手要探他额头,被老顾不动声色地避开。
胡杨阿姨的目光在他眼底的青黑上打了个转,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审视:“又熬夜批文件了?我跟你说过多少次……”
“胡杨!”老顾赶紧打断,眼角的余光瞥见我妈正走过来,喉结动了动,“好久不见了,一见面就教训人?”
他试图转移话题,可我妈已经站到身边,眼神里带着了然的笑意,显然把刚才的话听了个真切。
胡杨阿姨却像没看见老顾的窘迫,转身拉住我妈的手,笑容瞬间柔和下来:“秀儿姐,可想死你了!”
她晃了晃我妈的胳膊,袖口蹭到我妈手腕上的玉镯,发出清脆的声响,“上次你寄来的腊肠,我念叨了好几天,还是最喜欢你的手艺。”
“你呀,还是这么会说话。”我妈被她逗笑,拍了拍她的手背,“北京这边手术排得满?看你忙得连回家歇脚的空都没有。”
胡杨叹了口气,拉着她往出口走:“还行,这两天特意把手术排开了。先回家,我找了个阿姨照顾你们,刚才让她给你炖点银耳汤,路上肯定累了。”
“不用这么麻烦,一野那边事多,这次来住不了几天。”
“不管他,不管住几天也要好好休息不是。”
老顾跟在后面,听着两个女人絮叨家长里短,忽然觉得心里那块因熬夜绷紧的弦松了些。
胡杨阿姨的车停在VIp停车场,黑色的轿车擦得锃亮。她打开后座车门时,回头冲老顾扬了扬下巴:“赶紧上车,看你那没精打采的样,到了家先补觉。”
老顾刚要反驳,就被我妈推了一把:“听听胡杨的,坐好。”
他只好悻悻地坐进副驾,后视镜里,两个女人正说着什么笑得开怀。
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她们身上,恍惚间,竟像是回到了几年前,那时老顾身体不好,胡杨阿姨住在我家,她们在院子里一起晒被子的午后。
车子平稳地驶离机场,初秋的阳光透过车窗,在真皮座椅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胡杨阿姨握着我妈的手,指尖点了点前排老顾的背影,眼里闪着促狭的笑:“秀儿姐,你是不知道,当年在军区大院,这小子为了抢我碗里的红烧肉,愣是把我新买的白球鞋踩成了泥疙瘩。”
我妈被逗得直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暖意:“还有这事?他在家可从来没说过。”
胡杨阿姨拍着大腿笑出声,卡其色大衣的衣角都跟着颤动:“他那是好面子!后来被我追着打了三条巷子,最后躲在柴火垛里不敢出来,还是他妈妈把他揪出来的。”
前排的老顾清了清嗓子,耳根却悄悄泛红:“多少年的陈芝麻烂谷子,也值得拿出来说?”
胡杨阿姨斜睨他一眼:“怎么不值?让秀儿姐看看你小时候的模样,简直就是个混世魔王。”
她转头继续跟我妈说,“还有一次学校野营拉练,他偷偷藏了个一包饼干,结果夜里被老鼠啃了个洞,第二天抱着空袋子蹲在河边哭,那委屈样哟……”
我妈听得直抹笑出来的眼泪,伸手拍了拍老顾的胳膊:“真没看出来,你还有这么孩子气的时候。”
老顾哼了一声,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车窗外掠过的街景里,仿佛能看见当年大院里奔跑的少年身影。
胡杨阿姨的故事,我妈听得入神,偶尔插句话,眼角的笑纹里盛着暖意:“你们小时候真是有意思。”
胡杨阿姨拍着大腿笑起来,卡其色大衣的衣角都跟着颤动:“那可不是嘛,现在想想还是那段时光值得回味。”
坐在副驾的老顾没插嘴,却在听到“儿时”两个字时,指尖轻轻叩了叩膝盖。后视镜里,他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眼神有些飘忽,许是想起了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
胡杨阿姨瞥了他一眼,突然开口:“明天手术安排在上午九点,我已经让助手把所有检查报告再核对一遍。”她的语气瞬间从闲聊切换到工作状态,带着外科医生特有的冷静,“你们今天好好休息,别去医院打扰病人,让江南征保持好状态。”
“都听你的。”我妈立刻应道,伸手将老顾的手腕拉来,指腹搭在他的脉搏上——那是她多年来的习惯,总爱这样悄悄监测他的心率。
老顾身体一僵,却没躲开,任由她的指尖传来微凉的温度。
车子拐进一片静谧的别墅区,胡杨阿姨指着一栋爬满爬山虎的小楼:“到家了,我提前让人来打扫过,床单被套都是新换的。”
推开雕花铁门时,院子里的桂花树正飘着甜香,窗明几净的客厅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地板上,连茶几上的玻璃杯都擦得锃亮。
“辛苦了,太费心了。”我妈摸着沙发柔软的靠垫,心里一阵熨帖。
胡杨阿姨笑着帮我妈把行李拎进房间:“跟我客气什么,咱们不是一家人。”她打开衣柜,里面挂着干净的睡衣,“赶紧歇着,我让阿姨炖了银耳汤,估摸着这会儿该好了。”
老顾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的军绿色屋顶,那是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胡杨阿姨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明天手术的事别担心,我心里有数。”
老顾接过茶杯,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辛苦你了。”
胡杨摆摆手:“跟我还说这个?当年你把我从冰窟窿里拼命捞出来,够我还一辈子了。”
客厅里传来我妈和阿姨说话的声音,混着厨房飘来的甜香,让这座鲜少能够迎来主人的房子瞬间有了家的温度。
老顾喝了口茶,茶里的桂花香气漫开来,恍惚间,竟像是回到了几十年前的军区大院,那时他们都还年轻,以为岁月漫长,却不知有些情谊,早已在时光里长成了参天大树。
胡杨的指尖划过阳台栏杆上的雕花,语气忽然轻下来:“顾一野,你真得注意身体。”
秋风卷起她的丝巾边角,露出颈间那道浅浅的疤痕——那是当年在抢救伤员时留下的,和老顾胸前的伤疤遥遥相对。
“我还等着你退休之后,回北京来。”
老顾握着茶杯的手顿了顿,热气在他老花镜镜片上凝成白雾。“再说吧,部队的事哪说得准。”他望着远处训练场上整齐的队列,声音里带着惯有的沉稳,却掩不住一丝怅然。
“怎么说不准?”胡杨转过身,目光清亮得像手术刀的寒光,“当年你说要去南方当兵,我们谁也拦不住;现在我说让你退休回北京,你就得听我的。”
她忽然笑了,眼角的细纹里盛着岁月的狡黠,“到时候咱们俩,加上秀儿姐,就在这院子里种点青菜,养只狗,像小时候在大院里那样,每天吵吵闹闹的多好。”
这话让老顾喉结动了动。他想起儿时的某个的雪夜,他们挤在大院服务社里分享一个烤红薯;想起胡杨第一次演出跳舞时紧张到发抖,是他塞给她块水果糖;想起自己在演习中受伤,她守在病床前削苹果,果皮断了三次还在坚持。那些被生活填满的岁月里,藏着多少这样细碎的暖。
“眼下还有不少事要忙。”他低声说,指尖摩挲着茶杯上的釉彩。
“所以更得让你养好身体。”胡杨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等这阵子忙完了,咱们三个——我、你、秀儿姐,一起去爬长城。当年在山下宣誓的时候你说过,要陪我们看遍北京的风景。”
老顾望着胡杨鬓角新添的白发,突然觉得,那些被时光冲淡的承诺,原来一直被人好好收着。他抬手揉了揉眉心,把到了嘴边的“再说”咽了回去,只轻轻“嗯”了一声。
秋风穿过桂花树,落下几片细碎的金瓣,像给他们的约定,盖上了一枚温柔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