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行御九州 > 第264章 时机已到

行御九州 第264章 时机已到

    杨培风说道:“我要您帮我,把我将去九幽的消息大肆散播出去。时间定在半个月后。”

    打窝小半年,他再不收网,鱼儿就都跑光了。

    沈笠夫妇对视一眼,猜到对方是要“借势”。

    当然,并非借他们的势。杨培风是要利用天下人对九幽的贪婪,决心共谋之。此计更像某种无奈之举,说不上高明与否。

    对于大半个局外人的沈笠而言,其中根本没有任何难处,慨然承诺道:“没问题,一定办到。”

    江离从旁提醒道:“届时祁国各地的牛鬼蛇神,甚至某些避世高人,恐怕都将望风而动。”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人要往九幽,知情的、不知情的,势必蜂拥而至。

    作为始作俑者,杨培风最后别说落到好处,怕是一个不慎就死无葬身之所。

    紧接着,江离问道:“杨老板当真不惧?”

    杨培风眉开眼笑,轻声道:“二位皆是人中龙凤,不过暂居小镇,实则手眼通天,岂会不知我的来历。既然知晓我的来历,又何故发问,惧不惧?”

    话虽如此,但他从扶风城艰难走到今天,又怎么可能不惧。

    他惧生离死别,惧重伤不治,惧爱而不得,还惧痛失所有。

    此为人之常情也!岂有不惧之理?

    但世事可不会因他的惧,而变动一丝一毫。他也只能在恐惧中迎难而上。

    沈笠笑了笑,转头望向江离,“虞人直率宁折不弯,是以天宫屡次碰壁,还有那位智远禅师更是千年不出的人物。”

    江离喃喃点头。

    杨培风起身道:“这件事有劳沈大哥费心,在下告辞了。”

    沈笠、江离纷纷起身相送:“慢走,有空常来。”

    ……

    杨培风直接回酒铺睡觉,接二连三的破烂事折磨得他身心俱疲,有时候想想,倒真不如就在扶风城卖橘子。

    一时的困苦不算什么,等过个三年五载,甚至十年后再回头看,不也都成了过眼云烟么?

    只是他却也晓得,多年后,只怕多的是新愁啊。

    苦中作乐,怎比及时行乐?

    这个“乐”,在常人眼里或许是酒色财气,但对天性孤僻的杨某人而言,则是吃了睡,睡了吃。

    连着七八天,杨培风都不曾出过酒铺大门。

    是在某个黄昏雨后,寒风破窗而入,才让他恍然,原来竟已到了秋末。

    他穷尽目力眺望整座小镇,只觉天地寂寥,不禁思绪万千。

    伫立良久后,杨培风更衣下楼,径至武馆。

    “杨师傅!今儿个怎么不在家绣花,愿意出来玩玩了?”

    对他这位“稀客”的到来,少年们表现的相当热情。

    杨培风说道:“闲时不练功,用时一场空。我来看看你们偷懒没有。”

    那位名叫白铖的少年,随手挽了个极好看的剑花,剑气泼洒好似浑然天成,竟已有四五品武夫的气候。

    显摆过后,白铖心情大好,故作深沉道:“马马虎虎吧。”

    杨培风见之失神,暗暗叹了口气:“志得意满,真不愧为少年人。”

    他找了个石墩子坐下,开诚布公道:“你们都不是小孩子,这座小镇藏龙卧虎,有的是英雄豪杰,最近多多少少听过我的一些传闻。虽说不上大难临头,但却有些麻烦。所以自明日起,武馆正式关门。”

    随着他一席话落下,众少年面面相觑,氛围立即变得沉重。

    白铖将头一抬,便扬起手中木剑,朗声喝道:“把它换成精钢铁器,未尝不可伤人。”

    “杨师傅,你有多少仇家,外面有多少妖兽,咱们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此话有理。”

    院中嘈杂不断,真个热血少年。

    杨培风侃然正色道:“江湖中的恩恩怨怨离你们还是太远,莫说糊涂话。能将我这一脉剑道发扬并传承下去,才算对得起我。明白吗?”

    他并指轻轻一勾,白铖所持木剑当即飞入他手。

    “剑为心役,心浮气躁则剑迟无锋。”

    风雷剑诀起手式。

    “刀行厚重,剑走轻灵。巽风无形!”

    杨培风一声低喝,抬脚踏出,整个人顿时化为一股清气,消散于天地间。再弹指后,只见被那清气吹过的十余根木桩上,均留下深浅大小如一的剑痕。

    “震雷万钧。”

    伴随“轰”的一声炸响,他这一式长探,竟将木桩当场点碎。

    “水无常形,剑者亦然。取变化之道,应一切之敌。”

    杨培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将自己所创风雷十四式剑诀,给众少年演练了一遍。

    “这是我如今的剑道,未必最好,甚至未必就好。你们不必刻意记住,否则临摹不成,反受其害。”

    “世事变化无常,剑应变化之道,但要看清一个变化,首要则是心定。心定则窥道,心死则道生……”

    “各位,江湖路远,咱们后会有期了?”

    杨培风说罢,将木剑重新交给白铖,又拍了拍他肩膀,便在一道道复杂目光中毅然走出了武馆。

    了却一桩心事,轻松许多。

    这拨少年品行上佳,天赋不错,而且也不奇怪。毕竟这么个小镇,已经出过沈笠那样的人物了。

    他虽不曾与沈笠试剑,但身为一个剑客的直觉,对方要比江离的弟弟江衍,厉害得多。

    小镇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不同寻常。但若仔细计较的话,这代七房坪镇人,同他那一代扶风人比,还是相形见绌。

    扶风尚武。当年东篱书院内,甚至包括柳新那样柔不禁风的小姑娘,亦是巾帼不让须眉,使得一手好剑法。

    “也不知现在的大虞,又是怎样一副光景?”

    杨培风遥望残月,轻轻叹了口气,一个个熟悉面孔在脑海中闪过。

    回到酒铺,望着寥寥无几的客人,他反而莫名感到心安。

    等到客人走尽,杨培风则叫老林、老王弄了桌散伙饭。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过段时间我就走了,酒铺你们经营着也好,卖了也罢,都可以。武馆就交给林攀师傅,老林,你回头把钥匙带给他,以他的本事想开下去不难。其他的,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