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1951 > 第264章 李旭东的重要性

穿越1951 第264章 李旭东的重要性

    “漂亮,越漂亮越好,只要她貌美如花,聪明一点,能干一点就好了。要是我能带个媳妇儿回去,我爹指不定有多高兴呢。”

    张无忌不是初哥,在香江时周围的莺莺燕燕不少,到了内地夹着尾巴过日子,没暴露太多的本性出来。

    那些低段位的绿茶知青使出浑身解数也迷惑不了这位名利场里打过滚的公子哥。

    “不是,我说兄弟啊,你这种家世,找对象不得找个志同道合的么?光是漂亮有啥用?”郑桐反驳道。

    “呵呵,桐子哥啊,我爹妈都说了,只要自己开心,找什么样的媳妇儿都可以。”张无忌这话是真没毛病,什么样的家庭能配得上他这个亲王的高贵身份?

    “我擦,就我所知道的历史,哪个权贵家族的婚姻是自主婚配的?还不都是世家联姻。你爹妈真是对你太宽容了,估计没对你抱多大希望吧。”郑桐说完这话就有些后悔了,毕竟他的话有挑拨他们家庭关系的嫌疑。

    “那倒也不是的,我家的兄弟姐妹都是放养的,老爹不怎么管,老妈没时间管,慧真妈妈对我们的要求虽然不低,但只要我们不主动欺负人、没有不良嗜好,家里都依照我们的意愿,放任我们出去闯。”

    李家有规矩么?有,但家规真不多。

    别人家里听话的孩子到了李家,就成了李家没个性的反面教材。

    至于在学校里的成绩,李家更是宽容,你可以很多科目不及格,但必须有一门是全年级最优。

    想要学习什么,只需要向慧真妈妈说一声,慧真妈妈马上就给安排全香江最优秀的人才给你授课。

    家里男娃很多,喜欢物理的不少。李家不在乎钱财,为了十岁以上的孩子弄懂机械的原理,拆了好些机械设备,小到钟表,大到汽车,只是谁主张拆的,谁就要把它装好。

    装不好,扣一个月的月例。装好了,机器运转良好,奖励一年的月例。

    喜欢化学的,这个就需要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在进行培训之后才能上手操作。一不小心引起火灾那都是小事,关键是有些化学元素和试剂对人体有害。

    至于喜欢刀枪棍棒的,那就简单了,家里的男孩女孩从五岁开始就要练武,而且学习的都是内家拳法。李旭东学的那点军体拳,在孩子们面前都不够看的。

    最关键的是李家的娃自小就接受精英教育,学校里教的东西和李家家学教的不太一样,这也就是稻盛和夫的名言:“你凭什么以为你十年寒窗比得过我三代从商”。

    乍听之下,给人一种尖锐、直接甚至些许咄咄逼人的感觉。然而,深入理解和解读这句话,人们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和人生智慧。

    商业不仅仅是学习和知识积累,更是一种实践和智慧的传承,需要深入的体验和长期的磨砺。

    在商业世界中,家族企业的成功往往源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智慧积淀。这种传承不仅仅是财富和业务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延续。陈雪茹和娄晓娥两家都是商业家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下一辈的孩子们。

    总之,李家鼓励孩子们主动动手,只要做得好,奖励多多的,做不好,也会找人帮他们总结经验教训。

    当然,读书也是少不了的教育,《世界上最神奇的二十四堂课》这类禁书所有的孩子都要读,而且要有自己支持和反对的观点。

    有关人性的教育也是从小就开始,老爹曾经说过,所谓的善良,不是你在吃肉,别人在吃野菜时,给他

    这样不古板的家庭教育模式,李家的人才还真有不少,虽说不上是世界顶尖的翘楚,但能在专业领域糊弄他们的人几乎找不到。

    张无忌是家里最特殊的,不仅因为他的姓氏,还因为他身上肩负的担子。

    工、农、兵、学、商,兵、学和商这三种张无忌没得选,只剩下工农两种选择。

    工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地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能选择的只剩下一个,那就是“农”了。

    农业创新还是比较好做的,只是需要时间和细心。

    知青们和当地的民兵当年挖的地道很适合培育菌种,这事儿三个女知青就能干好。

    搭建的暖房只有一面靠北的墙,周遭都用好几层塑料薄膜遮挡,浪不浪费还没人知道。只要不透风,十几个火炉子可以把冬天变成夏天。

    刚培育的苹果和柿子的苗就在温室里长着,这也是当地没资源,全县就这么一个温室。

    “嗳,无忌,你丫真准备找个米脂的婆姨啊?”同屋的知青金青山问道,呆在这里太寂寞了,他也想找一个对象,最好是一对姐妹花,姐姐嫁给张无忌,自己娶妹妹,这样一来,好些便宜理所应当的归自己了。

    “嗯呐,成天待在这里,都待腻味了。每天吃得好,这饱暖思淫欲,人之常情不是?”张无忌不避讳自己想女人了。

    “那我跟你们一起去,成不?”金青山讨好的笑着问道。

    “要去你自个儿去,甭拉扯无忌。无忌又不是你爹,一天到晚占便宜没够还是怎的?”庄碧云很仗义的为张无忌发声。

    “就是,这也就是无忌自己不计较,刚来的包裹他自己都没拆,你就把它拆了,这要是我的包裹,你敢动一下试试,手抖给你剁掉。”和庄碧云交好的谢琳娜长得很有男孩子气概,她撸着袖子气愤地说道。

    “年初的时候,我上工拉肚子,跑回来找纸,金青山就在那翻无忌老弟的行李。”说话的是知青陈向东,当时大家对张无忌除了羡慕,就是嫉妒和恨,而且他生性胆小,不怎么爱说话,这也是话赶话,才说了出来。

    “陈向东,你怎么不早说啊?早知道这金青山是个贼,我们就把他扭送到革委会了。”郑桐有些生气的说道。

    钱,大家都有一点,但都是贴身藏着的,就怕万一生个病啊啥的,救个急用,谁敢像张无忌那样肆无忌惮的花销啊。

    “我才不是贼!爷们儿家里有钱,我不过是那时候看他不顺眼,想看看他家给他带了些什么,有没有反革命宣传标语啥的,好把他揪出来。”

    金青山是满清余孽,家里有些底子,但现金真没多少。家里大多是黄白之物和一些古董,要买东西就去黑市交易。

    要不是他爹喜欢全世界瞎嚷嚷,也不会被人举报他家给他买的工作指标。寄钱给金青山,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于是金青山心怀仇恨觉得全世界都和他过不去,也就顾不得心理的那道底线了。

    “算了,人有我无,难免心生嫉妒。不过金青山,今后的厕所你负责清扫,没问题吧?”张无忌知道捉奸捉双,拿贼拿赃的道理,再过多计较不值当,还不如给他一些惩罚呢。

    李家还有两个小屁孩同样需要接受惩罚,两个小家伙受香江电影的影响,跑人家武馆里和人打架,赢了还要拆人家的招牌。

    如果只是普通打架,秦京茹肯定会帮他们瞒着,可拆人招牌,这个事情的性质就变了,这是砸人饭碗,要接死仇的啊。

    李家人的性命有多金贵,开武馆的武师即使打得赢也不敢打赢啊!

    这不,气不过的武师找到电影界的朋友,一状告到邵六叔那里。

    邵六叔有啥办法,只能让方女士委婉的告诉秦京茹。

    一开始,秦京茹还不明白,以为就是小孩子胡闹,可方女士终于说出问题的严重性时,秦京茹坐不住了,一个电话打到李逸河那里。

    “小妈,您息怒,您马上就要生产了,千万不要动了胎气。这两个弟弟的事情您就交给我吧,我这就带着他们去登门赔罪,然后再来领家法。”

    李逸河是标准的混血儿,其英俊程度比后世的费翔也不遑多让,平时不是在实验基地就是在港大学校里,是香江公认的钻石王老五。

    父亲和大哥二哥不在香江,管教弟弟妹妹的任务就落在秦京茹手上,只是这种事情秦京茹哪里方便出面,只能由李逸河带着两个混账弟弟去赔礼道歉咯。

    李家的面子很大,李逸河代表李家,当着街上所有人的面进行的赔礼,然后又拿出一笔钱款帮他们进行房屋的修缮工作,还付了一笔汤药费,给足了对方武师的面子。

    李家没有祠堂,家法也是陈雪茹当年随口说的竹杖,李逸河当着所有在香江的弟弟妹妹们的面出手了。每打一板,就说一句古训,其意思就是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须知砸人饭碗就是断人财路,这种行径犹如杀人父母。

    君子不立危墙,不行陌路,不入深水,不坐垂堂。这是古训,也是真理,大家族出来的孩子自小就收到这样的教育。翻阅一下有史以来的记录,那些舍己救人的英雄有几个是百万富豪,又有几个是政要干部?

    “逸河,他们说到底还小,还不懂事,也没造成严重后果,再说他们也知错了,要不还是算了吧,这么打,他们禁不住的。”

    秦京茹是小妈,她出面求情,李逸河也只好作罢。也就是徐慧真在雅加达,不在香江,不然这样的家法估计要断掉几根。

    只是罚还是要罚的,闭门思过半年,一年内所有月例作为赔偿款,全部送给那几个说不清是倒霉还是幸运的武师。

    没有月例,两个小混蛋还无所谓,可要闭门思过,这就有点糟心了。

    敢动歪心思溜出去玩,那也只是想想而已。家里那个不是人精?

    李旭东现在也很糟心,徐慧真一走,家里又恢复了宁静。他每天不是泡在图书馆里,找那些孤本图书看,就是看似漫无目的的游走在四九城周边的乡镇。

    晚上的时候,廖叔找了过来,滇省军方已经向军委报告了缅甸的地方武装有些异动的军情。他问道:“小李啊,你打算什么时候找领导说缅甸的事?”

    “下个礼拜,咱们的周边都和苏联的关系比较近,总不能让苏联方面在陆地上把我们困死吧。我准备好了就找领导,希望能一切顺利吧。”李旭东答道。

    “那行吧,不过领导好像不在四九城里。”廖叔是真不知道领导去了哪里。

    “嗯,我知道,之前我递了条子的,已经约定好了的。”李旭东早就规划好了行程,先去星城,再去滴水洞天,然后转道西南,经桂省滇省入缅。

    “你觉得你家大概多久能拿下缅甸?”

    “这个说不好,或许是三五个月,或许一年半载都有可能。没办法,毒品的利润太大了,想要拿下缅甸不难,难的是治理。”

    深山老林里,随便找个地方放火烧山,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就出来了。随手洒下点种子,罂粟很快就能开花结果。

    “怎么,这次打算亲自出手?我可提醒你,上了战场,子弹可不长眼睛,也不管你是多大的官,你尽量别去前线,指挥战斗也用不上你,你在后方待着就是胜利,要是你死了,你家即使统一了缅甸,你李家没了主心骨,两代人之后就得被分化。”廖叔提醒道。

    “嘿嘿,您说的是。我虽然也参加过战斗,可那毕竟不是近战和肉搏,我会很小心的。”李旭东知道自己对于李家、对于三个国家的重要性,自己还真不能依着性子上战场。

    “那咱们这边会派兵支援你么?”廖叔又关切的问道。

    “应该会,大概率是两个营,而且还要我出装备和银子。廖叔,您问了这么多,是不是想问我对老蒋留在缅甸的那些老兵有什么态度?其实都是华夏儿女,不管走到了哪里,我们依然是华夏人,我在香江和霍生、卫将军一起去字母帮的事,您听说过吧,都是为国出过力的人,我怎敢亏待呢?”

    李旭东知道廖叔醉翁之意不在酒,于是率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那就好,那就好啊!小李,有个事儿要拜托你,麻烦你去一趟滇省的腾冲,帮我祭拜一下埋葬在那里的英烈,他们都是抗战的大英雄啊。你知道么?他们好些都还是娃娃,最小的才九岁啊!”

    廖叔说到动情处,双手握拳,尽力控制着眼角淌下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