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 第672章 军校的设想
贾诩微微一愣,原来陈炎担心的是这个问题。他仔细一想,如今齐公占据半个江山,统一天下,已是指日可待,届时天下没仗打了,一大堆将领就会闲了下来。可是,这些将领大多数都在壮年,例如陈炎手下大将赵云、高顺、张辽等都是四十多岁,确实是出现拥兵自重的情况。这是敏感问题,可不好解决,他有心回避,但与齐公说话,岂能随随便便就走人?
“实际上,我已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且还能使军队战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哦,不知齐公有何办法?”
“那就是使用统一的训兵方法,去训练士兵。如此一来,训练出来的士兵都是一样的,不管哪个将领去带,都没有什么区别?”
“可是……”贾诩是智者,很快就发现其中的问题:“其中难处不小,一则,齐公想使用一种方法去训练数十万大军,似乎有点匪夷所思,恐怕难以做到,二则,就算训出来了,将领却仍是不熟悉这些士兵,日后还怎么带兵打仗?”
“那就用统一的方法去培养将领,再让所有的将领使用统一的方法去训练士兵,如此一来,所有的士兵岂不是都是用一样的方法训练出来的吗?”
“咦?”贾诩大吃一惊:“齐公此法……甚妙,若所有的将领都会同一种训兵方法,那训出来的士兵自然是一样的,只是……臣从未听说过此法。”
“哈哈哈哈,此法为我所创,还可以吧?”陈炎有些得意洋洋起来:“不过,此事还有托付文和之处。”
“这……此事想必会耗费无数精力,臣年纪老迈,只怕精力不济。”贾诩先下意识拒绝了。
“此是闲职,不会耗费你多少精力,文和不是正在着兵书吗?正好此事就交给你了。”
“可是……”贾诩转念一想,以陈炎如今的地位,有些事他恐怕也不能随便拒绝:“臣不了解齐公的想法,愿闻其详。”
“青州书院,你见到了吧?那里文士云集,为我培养治理地方之才,今北方州郡县各级官员,有不少人出自青州书院,有的才能不凡,亦为我所倚重,日后,我会在各州郡书院中,推行学历制度,届时想出仕为官,不仅仅要靠察举,还得有学历才行。”
“学历?”
“正是,所有官员,需在州级别以上的书院就读,通过考核,取得结业资格,得书院颁发学历,有此学历,可为入仕的前提条件。不过,此策还得长远考虑,有些细节我还没想好,今日只是稍稍向你透露一些。毕竟今日你我所谈,与这没有关系。”
“嗯。”贾诩只是应了一声,表示知道了,不再追问。
“书院用以培养文臣,但不能培养武将,所以,我欲在青州再建一个专门培养将领的学院,可暂时称为军院。”
贾诩已是一脸懵圈:“军院?”
“正是,军院乃专门培养将领的场所,和书院一样,有军院祭酒打理军院各级事务,有军院讲席传授各类军事知识,只是……需传授什么的军事知识,则还得细细思索一番。”
“那军院祭酒岂不是所有军院学子的老师?需得高望重且又精通军事之人,才能担任?”不知道贾诩是不是已经意识到军院祭酒的重要性。
陈炎也不做作,用手指指了指自己:“天下能担任军院祭酒的,唯有我,只是我不能打理军院之事,需有一个代我打理事务的人,便是你。”
“臣?”贾诩吓尿了连忙摇头:“臣不过一降臣,岂能担此重任?”
“文和得高望重,得人敬仰,又久在军中,军中事务,无所不知,还擅长谋略,还在写兵书,正是最佳人选。”
“只恐军中不服呀!”
“有我在,谁敢不服?且你代管军院事务,但不一定非得自己教学,我自会让军中一些高级统帅,来充当讲席,至于学子,则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有志于从军的年轻人,二是军中中低级将领,三是针对高级将领,需另开课程。”
贾诩觉得自己越来越推辞不了了,只好又问:“那军事知识繁多,需传授什么的知识?”
“有志于从军的年轻人,这些人将是未来军中的希望,他们应须系统地学习军事,应有一套完整的教程,其中还得包括思想教化,让他们忠心于我,这恐怕得需要重新编写;他们需长期在军院里面学习,直到结业;”
“军中中低级将领,已在军中效力,只需传授一些基础的军事理论,例如如何安营扎寨、如何建议防线等,一则规范其军制,二则加强思想教化;因他们有军务,只能在非战时,定期抽调来军院学习。针对高级将领,只能传授他们战术战略,以及管理军队的相应知识,他们事务繁忙,只能偶尔来书院学习。”
贾诩听到陈炎几次讲到思想教化,突然意识过来,这军院教出来的将领,必会对陈炎忠心耿耿,日后进入军中,就算谁想拥兵自重,他们也不会轻易盲从。看来,这是陈炎办军院的主要目的之一。想到这里,他眼睛一亮,或许这是解决地方将领拥兵自重的一个绝佳办法。
“此事重大,非沉稳持重之人,不能担此重任,文和智谋过人,就算有些许难处,想必也难不倒你。怎么样?文和可有信心,为我办成此事?”
“臣……”
“文和你出仕三十年,一直四处奔走,靠年纪资历也能赢得一分尊重,但鲜有荣耀,若这么下去,只怕难以恩萌子孙,家中后继无人,若办成此事,凭此功劳,也足以名留青史了。”
陈炎有意提醒了贾诩,这些年来,贾诩四处为官,凭借年纪和资历,赢得一个不小的官职,但实际上没立什么功劳。再这么下去,贾诩退休之后,贾家就没有出仕了。如果办成此事,他看到这份功劳的面子上,可以给贾诩的子孙一些机会。
“实际上,我已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且还能使军队战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哦,不知齐公有何办法?”
“那就是使用统一的训兵方法,去训练士兵。如此一来,训练出来的士兵都是一样的,不管哪个将领去带,都没有什么区别?”
“可是……”贾诩是智者,很快就发现其中的问题:“其中难处不小,一则,齐公想使用一种方法去训练数十万大军,似乎有点匪夷所思,恐怕难以做到,二则,就算训出来了,将领却仍是不熟悉这些士兵,日后还怎么带兵打仗?”
“那就用统一的方法去培养将领,再让所有的将领使用统一的方法去训练士兵,如此一来,所有的士兵岂不是都是用一样的方法训练出来的吗?”
“咦?”贾诩大吃一惊:“齐公此法……甚妙,若所有的将领都会同一种训兵方法,那训出来的士兵自然是一样的,只是……臣从未听说过此法。”
“哈哈哈哈,此法为我所创,还可以吧?”陈炎有些得意洋洋起来:“不过,此事还有托付文和之处。”
“这……此事想必会耗费无数精力,臣年纪老迈,只怕精力不济。”贾诩先下意识拒绝了。
“此是闲职,不会耗费你多少精力,文和不是正在着兵书吗?正好此事就交给你了。”
“可是……”贾诩转念一想,以陈炎如今的地位,有些事他恐怕也不能随便拒绝:“臣不了解齐公的想法,愿闻其详。”
“青州书院,你见到了吧?那里文士云集,为我培养治理地方之才,今北方州郡县各级官员,有不少人出自青州书院,有的才能不凡,亦为我所倚重,日后,我会在各州郡书院中,推行学历制度,届时想出仕为官,不仅仅要靠察举,还得有学历才行。”
“学历?”
“正是,所有官员,需在州级别以上的书院就读,通过考核,取得结业资格,得书院颁发学历,有此学历,可为入仕的前提条件。不过,此策还得长远考虑,有些细节我还没想好,今日只是稍稍向你透露一些。毕竟今日你我所谈,与这没有关系。”
“嗯。”贾诩只是应了一声,表示知道了,不再追问。
“书院用以培养文臣,但不能培养武将,所以,我欲在青州再建一个专门培养将领的学院,可暂时称为军院。”
贾诩已是一脸懵圈:“军院?”
“正是,军院乃专门培养将领的场所,和书院一样,有军院祭酒打理军院各级事务,有军院讲席传授各类军事知识,只是……需传授什么的军事知识,则还得细细思索一番。”
“那军院祭酒岂不是所有军院学子的老师?需得高望重且又精通军事之人,才能担任?”不知道贾诩是不是已经意识到军院祭酒的重要性。
陈炎也不做作,用手指指了指自己:“天下能担任军院祭酒的,唯有我,只是我不能打理军院之事,需有一个代我打理事务的人,便是你。”
“臣?”贾诩吓尿了连忙摇头:“臣不过一降臣,岂能担此重任?”
“文和得高望重,得人敬仰,又久在军中,军中事务,无所不知,还擅长谋略,还在写兵书,正是最佳人选。”
“只恐军中不服呀!”
“有我在,谁敢不服?且你代管军院事务,但不一定非得自己教学,我自会让军中一些高级统帅,来充当讲席,至于学子,则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有志于从军的年轻人,二是军中中低级将领,三是针对高级将领,需另开课程。”
贾诩觉得自己越来越推辞不了了,只好又问:“那军事知识繁多,需传授什么的知识?”
“有志于从军的年轻人,这些人将是未来军中的希望,他们应须系统地学习军事,应有一套完整的教程,其中还得包括思想教化,让他们忠心于我,这恐怕得需要重新编写;他们需长期在军院里面学习,直到结业;”
“军中中低级将领,已在军中效力,只需传授一些基础的军事理论,例如如何安营扎寨、如何建议防线等,一则规范其军制,二则加强思想教化;因他们有军务,只能在非战时,定期抽调来军院学习。针对高级将领,只能传授他们战术战略,以及管理军队的相应知识,他们事务繁忙,只能偶尔来书院学习。”
贾诩听到陈炎几次讲到思想教化,突然意识过来,这军院教出来的将领,必会对陈炎忠心耿耿,日后进入军中,就算谁想拥兵自重,他们也不会轻易盲从。看来,这是陈炎办军院的主要目的之一。想到这里,他眼睛一亮,或许这是解决地方将领拥兵自重的一个绝佳办法。
“此事重大,非沉稳持重之人,不能担此重任,文和智谋过人,就算有些许难处,想必也难不倒你。怎么样?文和可有信心,为我办成此事?”
“臣……”
“文和你出仕三十年,一直四处奔走,靠年纪资历也能赢得一分尊重,但鲜有荣耀,若这么下去,只怕难以恩萌子孙,家中后继无人,若办成此事,凭此功劳,也足以名留青史了。”
陈炎有意提醒了贾诩,这些年来,贾诩四处为官,凭借年纪和资历,赢得一个不小的官职,但实际上没立什么功劳。再这么下去,贾诩退休之后,贾家就没有出仕了。如果办成此事,他看到这份功劳的面子上,可以给贾诩的子孙一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