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绣色倾城:乱世红颜的逆袭 > 第45章 绸缎庄一遇

绣色倾城:乱世红颜的逆袭 第45章 绸缎庄一遇

    春日的阳光透过木格窗,洒在精致的绸缎上,映出一片斑驳的光影。李掌柜站在柜台后,目光扫过店内忙碌的伙计们,最后落在角落那个正在与客人低声交谈的身影上——沈若兰。

    \"这款月白色缎面更适合夫人您的肤色,若配以银线绣兰花,既不张扬,又能彰显气度。\"沈若兰轻声向一位妇人建议道,语气温和却自信。

    那妇人迟疑片刻,望着沈若兰诚恳的目光,终于点头:\"那就依你所言。不过,绣活可得你亲自操刀,上次那件旗袍我穿去赵府,可是引得诸位太太连连称赞呢。\"

    \"夫人放心,绣活我必亲自负责,三日后便可取货。\"沈若兰微微欠身,送走了这位贵客。

    李掌柜这才走过来,脸上带着欣赏的笑意:\"沈夫人的眼光真是独到,那月白色缎子放了大半年都无人问津,今日终于有了归宿。\"

    沈若兰轻笑一声:\"李掌柜过奖了。那缎子质地上乘,只是色调过于清雅,不合时下鲜艳的风潮,但那位李太太气质端庄,正适合这般素净。\"

    这家名为\"锦绣坊\"的绸缎铺子,是沈若兰一手创办的第一份产业。表面上看,它不过是南京路上一家普通的绸缎庄,专售上好布料和成衣;而在知情人眼中,这里却是沈若兰暗中经营的商业帝国的起点。

    \"今日账目如何?\"沈若兰走到内室,轻声问道。

    李掌柜从抽屉中取出一本账册:\"较上月同期增长两成有余。尤其是那批从杭州运来的丝绸,已售出大半,利润颇丰。\"

    沈若兰点点头,仔细翻阅着账册,神情专注。虽然她如今已是程家平妻,家中锦衣玉食不愁,但她深知,在这个男权社会中,女人若想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有经济上的独立。正是出于这种考量,她在嫁入程家后不久,便开始暗中筹划自己的产业。

    \"对了,昨日收到苏州那边的来信,说是有个姓王的绸缎商打听我们的底细,似乎有意与我们争夺市场。\"李掌柜神色凝重地说。

    沈若兰微微皱眉:\"可查清此人底细?\"

    \"已经派人打探过了。\"李掌柜压低声音,\"此人名叫王德昌,是苏州一带新起的绸缎商,背后有江南纺织厂撑腰,资金雄厚,手段强硬,已经挤垮了苏州好几家老字号。\"

    沈若兰沉吟片刻:\"他既然打听到我们,必是看中了我们在上海的市场。让苏州的铺子提高警惕,暂时低调行事,不要与他正面冲突。\"

    \"那我们在上海...\"

    \"上海是我们的大本营,容不得他人染指。\"沈若兰眼中闪过一丝锋芒,\"我自有应对之策。\"

    午后,沈若兰换下店内的工作服,穿上一袭淡雅的旗袍,前往位于外滩的永丰银行。在这座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的宏伟建筑内,她已是常客。

    \"沈夫人,好久不见。\"银行经理陈志远迎了上来,满脸堆笑,\"您今日光临,有何贵干?\"

    \"陈经理客气了。\"沈若兰优雅地颔首,\"我想查询一下近期的资金流向,顺便了解一下最近的投资行情。\"

    在一间私密的会客室内,陈志远向她汇报了最新的金融动态,特别提到了近期江南一带的纺织业投资热潮。

    \"有个叫王德昌的商人,最近在我行存入了一笔巨款,听说是准备在上海开设分号。\"陈经理不经意地提到,\"此人在苏州颇有名气,手段犀利,被称为''绸缎王''。\"

    沈若兰微微一笑:\"是吗?倒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离开银行后,沈若兰没有立即返回绸缎庄,而是转道去了法租界一处雅致的茶馆。这家名为\"清馨轩\"的茶馆,是上海滩名媛们常来的社交场所,也是信息交流的重要节点。

    \"若兰,你可算来了。\"周夫人坐在雅间内,见她进来,热情地招手,\"好些日子不见,可让我好生挂念。\"

    沈若兰微笑着入座:\"周姐姐过奖了。近日店里事务繁忙,多有怠慢,还望见谅。\"

    周夫人摆摆手:\"说这些做什么,咱们姐妹之间用不着这般客气。来,尝尝这新到的西湖龙井,今年的明前茶,滋味极好。\"

    两人寒暄一阵,周夫人压低声音道:\"你让我打听的事,我已有所了解。那个王德昌,表面上是个绸缎商,实则与日本人有密切往来,听说背后有军阀支持,不是善茬。\"

    沈若兰神色微凝:\"他为何盯上了我的生意?\"

    \"还不是因为你的绸缎庄生意太好,又占据了上海滩的黄金位置。\"周夫人摇摇头,\"这人野心不小,据说他打算垄断江南一带的丝绸生意,你的店铺正好挡了他的路。\"

    沈若兰沉思片刻:\"若是正常的商业竞争,我自不惧。只是此人若有军阀撑腰,恐怕手段不会光明正大。\"

    \"这你倒不必过虑。\"周夫人神秘地一笑,\"我已经托人打点过了。那个军阀虽然在苏州一带有些势力,但在上海,他还不敢太放肆。况且...\"她顿了顿,压低声音,\"程家的面子,他还是要给的。\"

    沈若兰愕然:\"周姐姐是说,他知道锦绣坊与我有关?\"

    \"上海滩能有几件事瞒得过有心人?\"周夫人意味深长地说,\"不过你放心,我只是点到即止,并未多言。那王德昌若是聪明人,就该知道适可而止。\"

    沈若兰感激地看着周夫人。自从在一次慈善活动中结识以来,这位上海滩的名媛领袖就对她颇为照顾,不仅在社交场合为她撑腰,更在商业上给予诸多帮助。

    \"周姐姐的恩情,若兰铭记在心。\"沈若兰诚挚地说。

    周夫人摆摆手:\"你我之间,何必言谢。我欣赏你的才智和胆识,助你一臂之力是应当的。何况,看着你这样的女子在商场上独当一面,我也与有荣焉。\"

    离开茶馆,沈若兰并未立即返回绸缎庄,而是驱车前往位于虹口区的一处仓库。这是她暗中购置的产业之一,专门用于储存高档丝绸和进口布料。

    仓库管事张伯见她来了,忙迎上前:\"夫人,您来得正好。昨晚我们接到一批从法国运来的丝绒,质量上乘,色泽鲜艳,正愁没人拿主意呢。\"

    沈若兰点点头,随张伯进入仓库内部。偌大的仓库里,整齐地堆放着各色布料,有国产的丝绸缎子,也有进口的呢绒丝绒。这些都是她精心挑选的货品,质量上乘,款式新颖,深受上海滩名流贵妇的喜爱。

    \"这批法国丝绒,先留下一小部分在锦绣坊展示,其余的按我之前的分配,送往各家分店。\"沈若兰交代道,\"记得,送货时一定要小心,别被人跟踪。\"

    张伯会意地点头:\"夫人放心,我们会谨慎行事。对了,还有一事禀报。最近有几个陌生人在仓库附近徘徊,似乎在打探什么。我已经安排人暗中留意了。\"

    沈若兰皱眉:\"可曾看清他们的样貌?\"

    \"只看到一个领头的,四十出头,浙江口音,称兄道弟的架势,像是商场中人。\"

    沈若兰神色一凛:\"多半是王德昌的人。从今日起,仓库加强戒备,货物进出都要小心谨慎。若有异常,立即通知我。\"

    离开仓库,沈若兰坐在车内,思绪万千。这些年来,她从一个农家女子成长为商场上的女强人,一路走来,困难重重,但她从未退缩。在男性主导的商界,她必须比男人更加谨慎、更加坚韧,才能站稳脚跟。

    回到锦绣坊时,已是傍晚时分。店内的客人已经散去,伙计们正在整理货品。李掌柜见她回来,连忙迎上前:\"夫人,下午来了个自称是王德昌的人,说是慕名而来,想与夫人一叙。\"

    沈若兰眉头一挑:\"他人呢?\"

    \"我说夫人不在,请他改日再来。他留下了一张名片,说近日会再来拜访。\"李掌柜递上一张烫金名片。

    沈若兰接过名片,上面写着\"王德昌 苏州德昌绸缎庄东家\",背面则是一行小字:\"愿与沈夫人共谋绸缎大业,互利共赢。\"

    \"有意思。\"沈若兰轻声自语,\"这位王老板,倒是来得快。\"

    次日清晨,沈若兰刚到店铺,就看到店门口停着一辆豪华的轿车,一个身着西装、举止儒雅的中年男子正站在门口张望。

    \"这位想必就是沈夫人了?\"男子见她来了,立即上前行礼,\"在下王德昌,冒昧来访,望夫人见谅。\"

    沈若兰微微点头:\"王老板光临寒舍,蓬荜生辉。请随我到内室一叙。\"

    在雅致的内室里,沈若兰亲自沏茶,动作优雅从容。王德昌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轻美丽的女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赞赏。

    \"久闻沈夫人经商有道,果然名不虚传。\"王德昌开门见山,\"锦绣坊的生意之兴隆,在南京路上可是数一数二,连我这个外地人都有所耳闻。\"

    沈若兰淡然一笑:\"王老板过奖了。锦绣坊不过是小本经营,哪比得上德昌绸缎庄的声名远播。\"

    王德昌哈哈一笑:\"沈夫人太谦虚了。您虽是女流之辈,却能在商场上独当一面,实在令人敬佩。正因如此,我特地前来,想与夫人商议一件大事。\"

    \"哦?不知是何大事,需王老板亲自跑一趟?\"

    王德昌放下茶杯,正色道:\"实不相瞒,我有意在上海开设分号,扩大业务。但上海滩商机虽多,竞争也激烈,作为外来者,难免处处受制。所以,我想与沈夫人合作,共同经营一家大型绸缎商行,集销售和加工于一体,定能在上海滩占据一席之地。\"

    沈若兰微微一笑:\"王老板的提议很是诱人。只是,合作一事关系重大,我需要时间考虑。不知王老板能否详细说说您的计划?\"

    接下来,王德昌侃侃而谈,详细阐述了他的商业蓝图——利用苏州的生产优势和上海的销售网络,打造一条完整的丝绸产业链,从源头控制原料供应,到终端掌握销售渠道,形成垄断之势。

    沈若兰静静聆听,不时点头表示理解,脸上始终挂着得体的微笑。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种微笑背后往往藏着深思熟虑的判断。

    \"王老板的眼光确实长远。\"等王德昌说完,沈若兰才缓缓开口,\"只是这样的大计,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我虽只是区区女流,但也明白商场如战场的道理。在上海这样的复杂环境中,仅靠资金和野心是不够的,还需要人脉、信誉和对市场的深刻理解。\"

    王德昌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沈夫人所言极是。正因如此,我才希望能与您合作。您在上海经营多年,对市场了如指掌,又有深厚的人脉关系,正是我所需要的。\"

    \"王老板抬举了。\"沈若兰温婉地说,\"合作一事,我需要好好考虑。不如这样,三日后我给您答复,如何?\"

    王德昌虽有些失望,但也不好强求,只得点头应允:\"那就依沈夫人之言。三日后,我再来拜访。\"

    送走王德昌,沈若兰回到内室,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凝重。

    \"李掌柜,你觉得这个王德昌如何?\"沈若兰问道。

    李掌柜沉思片刻:\"此人口才了得,商业眼光也独到,但总给人一种狡诈之感。尤其是他谈到合作时,眼中的贪婪几乎掩饰不住。我担心,他所谓的合作,不过是想吞并我们的生意。\"

    沈若兰点点头:\"我也有同感。他提出的那套合作方案,表面上看是互惠互利,实则是想控制整个供应链,到时候我们就会被动挨打。这王德昌,野心不小啊。\"

    \"那夫人打算如何应对?\"

    沈若兰的目光渐渐变得坚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王德昌若是想在上海站稳脚跟,总得遵守上海的规矩。我已有应对之策,你不必忧心。\"

    三日后,王德昌如约而至,满脸期待地等待沈若兰的答复。

    沈若兰微笑着将一份合约递给他:\"王老板,我考虑了您的提议,觉得确有合作的价值。这是我拟的一份初步协议,请您过目。\"

    王德昌迫不及待地接过合约,仔细阅读起来。然而,他的表情很快从期待变成了震惊,最后甚至带着一丝愤怒。

    \"沈夫人,这是什么意思?\"王德昌的声音有些发抖,\"协议里说,您只愿意合作开设一家专销高档进口布料的店铺,而且您要控股七成,这...这与我的提议相去甚远啊!\"

    沈若兰不慌不忙地解释:\"王老板,实不相瞒,我对您所说的垄断整个供应链的想法并不认同。商场上讲究的是公平竞争,各凭本事。我愿意与您合作开拓进口布料这一新市场,但我的锦绣坊将继续独立经营。\"

    王德昌强压怒气:\"沈夫人,恕我直言,您这是在拒绝一个绝佳的商业机会。我背后有强大的资本支持,如果您不愿合作,我完全可以自己在上海开设分号,到时候...\"

    \"到时候如何?\"沈若兰的语气依然温和,眼神却变得锐利,\"王老板是想说,到时候会与我的锦绣坊竞争,甚至将其挤垮?\"

    王德昌一时语塞,没想到这位看似温婉的女子竟如此直接。

    \"王老板,我在上海经商多年,见过不少像您这样野心勃勃的商人。\"沈若兰慢条斯理地说,\"他们大多以为有钱就能通吃,却不知上海滩的水有多深。我的锦绣坊能在南京路上立足十年不倒,靠的不仅是过硬的商品质量,更有着深厚的人脉和信誉。\"

    她顿了顿,目光如炬:\"王老板若想在上海发展,我非常欢迎。但如果打算用不正当手段挤压同行,恐怕就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了。\"

    王德昌冷笑一声:\"沈夫人好大的口气!别以为有程家撑腰,就无人敢惹。我告诉您,商场如战场,成王败寇!我王德昌既然来了上海,就没打算空手而归!\"

    \"是吗?\"沈若兰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叠文件,推到王德昌面前,\"那王老板请看看这些。\"

    王德昌狐疑地接过文件,越看脸色越难看。那是一系列调查报告,详细记录了他在苏州的一些不光彩的商业手段,包括贿赂官员、恶意压价、雇人破坏竞争对手的货物等。更令他震惊的是,报告中还提到了他与日本商人的秘密往来,这在当前抗日情绪高涨的上海,无异于政治炸弹。

    \"这...这些都是污蔑!\"王德昌额头冒汗,声音却底气不足。

    沈若兰淡淡一笑:\"王老板不必激动。这些资料,我只是留作自保,并无意公开。我想表达的很简单:在上海这块土地上,诚信经商者可得善终;若存心不良,必有恶报。\"

    王德昌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沈夫人好手段。看来我确实小看您了。\"

    \"王老板过誉了。\"沈若兰起身,示意谈话已经结束,\"我期待着与王老板在商场上的良性竞争。公平竞争,互利共赢,不是比恶意打压更有意义吗?\"

    送走面如土色的王德昌,李掌柜惊叹道:\"夫人真是料事如神!前日让我搜集王德昌的黑料,今日就派上了用场。这下他知道我们不好惹了。\"

    沈若兰摇摇头:\"这只是第一轮较量。王德昌此人野心勃勃,不会轻易罢休。我们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那接下来......\"

    \"接下来,我们要先发制人。\"沈若兰目光坚定,\"扩大在上海的销售网络,巩固与供应商的关系,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同时,派人密切关注王德昌的动向,防患于未然。\"

    商场如战场,胜负往往在于谁能先占先机。沈若兰深知,作为一个女人,她在商场上的每一步都要走得比男人更加谨慎,更加精准。王德昌的出现,不过是她商业生涯中的又一个挑战,而她,已经准备好迎接这场硬仗。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沈若兰站在锦绣坊的二楼,俯瞰着南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灯火辉煌的商铺。十年前,当她第一次踏上这条繁华的街道时,谁能想到当年那个只懂刺绣的农家女,如今已是一位叱咤商场的女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