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蓉华 第201章 就地合作
热门推荐:
加入逐火,我是爱门门主
综影视:开局我在与凤行做上古神
莲花岛
权力之巅
神临觉醒:我成为异世五条悟
被师妹强推后,我觉醒了黄帝系统
修仙:我有一枚桃花道果
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
重生都市之复仇风云
第二日,官府继续组织修路。对面春陵县也在修。
两天后,从阳河到龙口修出一条够马车通行的道路。
原本阳河县令只想修出条够骑马通行的道,但是对面传来消息,春陵县、龙口县遭遇大灾。特别是龙口县,据说连州府衙门、官府粮仓都被淹了。邵州知府下令,立即掘堤泄洪,抢修道路。
龙口县遭灾已是十几天前的事情,这些天水退了,官道也终于打通。
听到前方消息,少华深深皱眉。他有些抱怨道:“你看看,我娘非要我立即来邵州。现在前方一片灾情,我去干什么!”
拓跋于荣态度倒是无所谓,说道:“他们也说了,这是百年不遇的洪灾,谁知道会这样呢!”
说“百年”可能有些夸张了,邵州府从建立到现在也才七十多年,这块地界以前不在华国版图,是片域外之地。
七十多年前,邵家祖上率兵征服这片区域,将其纳入华国领土,皇帝为表扬邵家开疆拓土,将其命名为邵州,意为邵家征来之地。同时邵家也被赐封“远关侯”。当然,那个邵家与少华的邵家,是一个祖上、两兄弟,并不是少华家这一支。
少华道:“现在前方乱糟糟的,我们还是回去吧!等到秋收后再来。”
拓跋于荣瞥他一眼:“对你来说,恐怕要等到年后再来吧!”
徐蓉产期在十一月,假如少华回去,大概率要待到徐蓉产后。她生产完、孩子满月,这就到十二月,接下来是过年,他大概率还要在家陪媳妇孩子过个年。
少华的确有此心,他真不想去邵州。
拓跋于荣道:“我此行的目的,是要在邵州建立个分号,就这么回去了,岂不是白来?”
少华撇了撇嘴:“你分号建在哪里不都一样,就建在阳河嘛,不一定非要去回龙县。”
“回龙是州府。”
“州府又怎样,那里地势太低,很容易被淹。”
整个邵州都是山地丘陵,山脉纵横。在“远关侯”之前无人主动征服这块地方,就是因为它的地理地形,被认为没有多少价值。因为邵州之外不是什么大国,只是一些松散的土着领地,若不是粟召统一他们、建立李国,邵州之外,连个国家都没有。
拓跋于荣沉思,他觉得少华所说也有些道理。从分布上讲,他们最好在邵州建立三个分号,分别在东部、中部、西部,贯穿整个邵州,为他们的运输提供便利。
想了想,拓跋于荣道:“好,听你的,我们就在这里建个分号。”
说完他去找客栈老板。其实他早相中客栈这块地方,只不过客栈又不会跑掉,早些晚些不着急。
少华见他听风就是雨,赶忙跟上去:“你找客栈老板干嘛?”
“跟他商量一下,将这里改为荣顺号驿站。”
“你要买下?”
“不买,只是合作。”
拓跋于荣深知不能夺人财产,最好的方式是合作。就像他在华国各地的商号、驿站、仓库、甚至耕地等等,半数以上都是与人合作。假如荣顺号要开个“股东大会”,各地前来的股东至少上百人。当然,他们只是单一项目股东,就像徐蓉一样,她合作的是造纸。
后院,客栈老板正在与县衙差役说话。
“大人,官府拉来的粮食,吃完今天就没了,新的粮食什么时候能到?”
差役无奈:“我也不知道。”
这话老板已不是第一次问,差役回去问过,县衙说正在筹措。
客栈老板道:“明天要是没粮,能不能把我这里取消,别再作为灾民点?”
差役露出为难表情:“这个……我帮不了你,你得去问大人。”
客栈老板抱怨,说他实在受不了了,那些灾民把他的草垛全都弄坏,有些拉去垫着睡,有些拿去擦屁股。有些草本来是用来做饲料的,那些灾民随地拉屎拉尿,然后用他的草去擦屁股、盖屎,简直是弄得乱七八糟、臭烘烘。
不得不说,这客栈老板还是挺讲究整洁卫生的。不是他生来讲究,而是因为住过一些讲究的人,他作为老板,自然要满足客人的要求,渐渐的他也变得讲究。
差役道:“这个没法子,人多了就是这样。”
话说客栈后院也有茅房,但架不住后院人多,于是有些人就随地大小便。
两人正吐槽,拓跋于荣找来。
“杜掌柜,跟你商量个事。”
“何事?”
“我们去前面说。”
两人来到客栈前堂,拓跋于荣讲了他的想法。
他想与客栈老板合作,建立荣顺号驿站。届时他会投银子将客栈重修,扩大规模。
拓跋于荣道:“我们与李国有生意,这里是去李国的必经之地,有个自己的驿站要好些。”
老板有些心动,但又不是十分愿意,说道:“你们来了,住我这就行。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会尽量满足。”
拓跋于荣道:“我们不仅只是住宿,还要有仓库囤放货物。平常我们跑货好几十辆车,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七八十、甚至上百,你客栈目前的情况容纳不了。”
客栈老板好奇问:“你们是做什么生意的?”
“粮食生意。等过段时间,我有批粮食会运到这。”
客栈老板两眼放光:“你们会来多少人、多少车?”
且不说他们的粮食生意如何,有人有车来,不是要吃要住么!
“二十来车,大概三十多人。”
“也不多嘛!”客栈老板还以为会来多少。
拓跋于荣看到对方不屑表情,有些不爽道:“我是因为你这里没地方住才控制数量,你以为是什么!”跟荣顺号比车队,国内商号没几家比得过。
客栈老板想想也是,说道:“那你说的合作,具体是怎么合作?”
“你出地盘,我出银子,到时候扩建好,你还是继续负责打理……”拓跋于荣详细讲解。
这种出资投入、核算分成,不得不说,他从徐蓉那里学到一套更精细合理的算法。
以前与人合作,说实话,拓跋于荣是吃亏的那个。但是为了达到目的,亏就亏点吧,反正他搞“荣顺号”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赚钱。
不过徐蓉的那套算法,拓跋于荣很欣赏。即便他不为赚钱,也不能老是吃亏,否则别人会把他当傻子。
与客栈老板讲完。
简单来说,就是将客栈的价值折算成银子。拓跋于荣投入多少,然后双方按比例占股。另外,掌柜工钱、包括他家里人的工钱另算,不在股份之内,不过算入经营成本。
客栈老板听完两眼放光。他感觉自己一点不吃亏,还占了个大便宜,立即点头同意。
两天后,从阳河到龙口修出一条够马车通行的道路。
原本阳河县令只想修出条够骑马通行的道,但是对面传来消息,春陵县、龙口县遭遇大灾。特别是龙口县,据说连州府衙门、官府粮仓都被淹了。邵州知府下令,立即掘堤泄洪,抢修道路。
龙口县遭灾已是十几天前的事情,这些天水退了,官道也终于打通。
听到前方消息,少华深深皱眉。他有些抱怨道:“你看看,我娘非要我立即来邵州。现在前方一片灾情,我去干什么!”
拓跋于荣态度倒是无所谓,说道:“他们也说了,这是百年不遇的洪灾,谁知道会这样呢!”
说“百年”可能有些夸张了,邵州府从建立到现在也才七十多年,这块地界以前不在华国版图,是片域外之地。
七十多年前,邵家祖上率兵征服这片区域,将其纳入华国领土,皇帝为表扬邵家开疆拓土,将其命名为邵州,意为邵家征来之地。同时邵家也被赐封“远关侯”。当然,那个邵家与少华的邵家,是一个祖上、两兄弟,并不是少华家这一支。
少华道:“现在前方乱糟糟的,我们还是回去吧!等到秋收后再来。”
拓跋于荣瞥他一眼:“对你来说,恐怕要等到年后再来吧!”
徐蓉产期在十一月,假如少华回去,大概率要待到徐蓉产后。她生产完、孩子满月,这就到十二月,接下来是过年,他大概率还要在家陪媳妇孩子过个年。
少华的确有此心,他真不想去邵州。
拓跋于荣道:“我此行的目的,是要在邵州建立个分号,就这么回去了,岂不是白来?”
少华撇了撇嘴:“你分号建在哪里不都一样,就建在阳河嘛,不一定非要去回龙县。”
“回龙是州府。”
“州府又怎样,那里地势太低,很容易被淹。”
整个邵州都是山地丘陵,山脉纵横。在“远关侯”之前无人主动征服这块地方,就是因为它的地理地形,被认为没有多少价值。因为邵州之外不是什么大国,只是一些松散的土着领地,若不是粟召统一他们、建立李国,邵州之外,连个国家都没有。
拓跋于荣沉思,他觉得少华所说也有些道理。从分布上讲,他们最好在邵州建立三个分号,分别在东部、中部、西部,贯穿整个邵州,为他们的运输提供便利。
想了想,拓跋于荣道:“好,听你的,我们就在这里建个分号。”
说完他去找客栈老板。其实他早相中客栈这块地方,只不过客栈又不会跑掉,早些晚些不着急。
少华见他听风就是雨,赶忙跟上去:“你找客栈老板干嘛?”
“跟他商量一下,将这里改为荣顺号驿站。”
“你要买下?”
“不买,只是合作。”
拓跋于荣深知不能夺人财产,最好的方式是合作。就像他在华国各地的商号、驿站、仓库、甚至耕地等等,半数以上都是与人合作。假如荣顺号要开个“股东大会”,各地前来的股东至少上百人。当然,他们只是单一项目股东,就像徐蓉一样,她合作的是造纸。
后院,客栈老板正在与县衙差役说话。
“大人,官府拉来的粮食,吃完今天就没了,新的粮食什么时候能到?”
差役无奈:“我也不知道。”
这话老板已不是第一次问,差役回去问过,县衙说正在筹措。
客栈老板道:“明天要是没粮,能不能把我这里取消,别再作为灾民点?”
差役露出为难表情:“这个……我帮不了你,你得去问大人。”
客栈老板抱怨,说他实在受不了了,那些灾民把他的草垛全都弄坏,有些拉去垫着睡,有些拿去擦屁股。有些草本来是用来做饲料的,那些灾民随地拉屎拉尿,然后用他的草去擦屁股、盖屎,简直是弄得乱七八糟、臭烘烘。
不得不说,这客栈老板还是挺讲究整洁卫生的。不是他生来讲究,而是因为住过一些讲究的人,他作为老板,自然要满足客人的要求,渐渐的他也变得讲究。
差役道:“这个没法子,人多了就是这样。”
话说客栈后院也有茅房,但架不住后院人多,于是有些人就随地大小便。
两人正吐槽,拓跋于荣找来。
“杜掌柜,跟你商量个事。”
“何事?”
“我们去前面说。”
两人来到客栈前堂,拓跋于荣讲了他的想法。
他想与客栈老板合作,建立荣顺号驿站。届时他会投银子将客栈重修,扩大规模。
拓跋于荣道:“我们与李国有生意,这里是去李国的必经之地,有个自己的驿站要好些。”
老板有些心动,但又不是十分愿意,说道:“你们来了,住我这就行。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会尽量满足。”
拓跋于荣道:“我们不仅只是住宿,还要有仓库囤放货物。平常我们跑货好几十辆车,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七八十、甚至上百,你客栈目前的情况容纳不了。”
客栈老板好奇问:“你们是做什么生意的?”
“粮食生意。等过段时间,我有批粮食会运到这。”
客栈老板两眼放光:“你们会来多少人、多少车?”
且不说他们的粮食生意如何,有人有车来,不是要吃要住么!
“二十来车,大概三十多人。”
“也不多嘛!”客栈老板还以为会来多少。
拓跋于荣看到对方不屑表情,有些不爽道:“我是因为你这里没地方住才控制数量,你以为是什么!”跟荣顺号比车队,国内商号没几家比得过。
客栈老板想想也是,说道:“那你说的合作,具体是怎么合作?”
“你出地盘,我出银子,到时候扩建好,你还是继续负责打理……”拓跋于荣详细讲解。
这种出资投入、核算分成,不得不说,他从徐蓉那里学到一套更精细合理的算法。
以前与人合作,说实话,拓跋于荣是吃亏的那个。但是为了达到目的,亏就亏点吧,反正他搞“荣顺号”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赚钱。
不过徐蓉的那套算法,拓跋于荣很欣赏。即便他不为赚钱,也不能老是吃亏,否则别人会把他当傻子。
与客栈老板讲完。
简单来说,就是将客栈的价值折算成银子。拓跋于荣投入多少,然后双方按比例占股。另外,掌柜工钱、包括他家里人的工钱另算,不在股份之内,不过算入经营成本。
客栈老板听完两眼放光。他感觉自己一点不吃亏,还占了个大便宜,立即点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