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图虎 第806章 史相密访
806 章:史相密访(驿馆中的试探与交易)(至元四十二年秋?临安北关驿馆)
北关驿馆的灯笼在暮色中摇出昏黄光晕,门檐下的 “驿传” 木牌被秋风吹得吱呀作响。阿古拉正与张诚在偏厅核对城防草图,忽然听见院外传来马蹄声 —— 不是驿卒的劣马,而是配有铜铃的高头大马,蹄声在青石板上敲出沉稳的节奏。“是文官的坐骑。” 张诚压低声音,迅速将草图塞进《论语》夹页,阿古拉则起身理了理锦袍前襟,指尖触到腰间虎纹腰牌的冰凉。
驿丞慌慌张张掀帘而入:“阿古拉大人,右丞相史相公亲自来了,说要看看北地瓷器。” 阿古拉心中了然,萧虎临行前曾预判:“史弥远必来私会,此人最懂利弊交换。” 他对张诚递个眼色,示意 “按第二套说辞应对”,而后整衣出迎,见史弥远已站在院中,青灰色官袍外罩着素色披风,身后只跟着两名佩刀亲卫,亲卫的刀鞘在灯笼下泛着暗光。
史弥远被引至堆放瓷器的正厅,目光扫过架上的虎纹瓷瓶 —— 瓶身的虎首怒目圆睁,瞳孔的钴料蓝得发沉,与南宋官窑惯有的温润釉色截然不同。“萧将军选这虎纹,倒是直白。” 史弥远的手指在瓶颈处轻叩,指甲修剪得整齐,叩击声在空厅里格外清晰,“北地的匠人,也学南渡的釉色技法?”
阿古拉立于侧旁,答:“将军说,器物当取所长,南釉之润,北纹之劲,合在一起才像样。” 这话暗合 “南北互补” 的互市主张,史弥远却忽然转身,目光如炬:“可这虎睛太锐,倒像盯着临安城的关口。” 他走到一只瓷碗前,碗底的暗纹在烛火下隐约可见 —— 是简化的蒙古狼徽,与阿古拉腰牌上的图案同出一辙。“阿古拉大人,你们贩运的究竟是瓷器,还是别的什么?”
亲卫按史弥远的示意守在厅外,门帘落下的瞬间,老丞相的语气陡然转冷:“去年扬州城,有个‘北地商人’总在瓮城附近转悠,画了图就往城外送。那人的通行证,也盖着萧将军的印。”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纸,展开竟是张模糊的画像 —— 画中人身形与张诚有七分相似,“萧将军当真想与大宋通商,为何还要做这偷鸡摸狗的勾当?”
阿古拉的心跳漏了一拍,却按萧虎所教的 “以退为进” 应对:“史相明鉴,去年之事是边将擅为,将军已知晓,还责罚了主事者。” 他弯腰从箱底取出一只未上釉的素胎瓷碗,碗内壁刻着细密的纹线 —— 竟是临安城防的缩略图,“将军说,若史相肯促成互市,这等‘无用之物’,尽可还回大宋。” 史弥远盯着碗内纹路,指尖抚过 “皇城根” 的刻痕,忽然笑了:“萧将军倒会做买卖,用几张废纸换淮盐蜀锦?”
“非是废纸。” 阿古拉从怀中取出萧虎手书,麻纸边缘已被摩挲得起毛,“将军愿将临安布防图的全本奉上,条件有二:一、陛下赐‘江淮互市令牌’,由史相亲掌,边将不得刁难;二、每月互市的税银,三成归国库,七成…… 用于‘安抚北境流民’。” 这话点破史弥远的软肋 —— 他正需一笔私银打点宫廷关系,巩固相位。
史弥远的手指在 “七成” 二字上顿了顿,烛火在他脸上投下沟壑般的阴影:“萧将军倒清楚老夫的难处。” 他抬眼时,眼中已无怒意,只剩权衡,“但令牌需陛下御批,老夫只能尽力周旋。至于布防图…… 得先见真物。” 阿古拉从《论语》中抽出一张薄纸,上面用密写药水画着皇城西北角的角楼 —— 正是张诚冒险绘成的那幅,“这是样品,全本待令牌到手,自会奉上。” 史弥远接过薄纸,凑近烛火看了片刻,忽然将纸凑到灯芯上点燃,灰烬飘落在虎纹瓷碗里。
三更的梆子声从远处传来,史弥远终是从架上取下一只虎纹瓷碗,碗沿有处细微的磕碰(阿古拉特意做的记号)。“这碗老夫带回去。” 他将碗裹进披风,“三日内给你回话,若成,令牌会由老夫的亲随送来,暗号是‘取去年的账册’。” 阿古拉躬身相送,见老丞相的亲卫在廊下与张诚擦肩而过,亲卫的手按在刀柄上,张诚却镇定地抱着账册,仿佛只是寻常交接。
史弥远走到院门口,忽然回头:“萧将军可知,临安城里不少人盼着他南下?” 阿古拉答:“将军只说,南下不如互市,刀兵相见,哪有锦缎换皮毛划算。” 老丞相笑了笑,没再说话,马蹄声渐远,灯笼的光晕消失在驿馆外的巷口。阿古拉回到正厅,见张诚正用布擦拭那只被史弥远碰过的瓷瓶,低声道:“他取的那只碗,夹层里有半张扬州城防图。” 阿古拉望着窗外的残月,忽然想起萧虎的话:“史弥远是权臣,不是忠臣,对他而言,江山不如权位要紧。” 厅内的烛火忽明忽暗,映着满架虎纹瓷器,像一群沉默的见证者。
史弥远回府时,府门早已下钥。他屏退所有仆从,只召来心腹幕僚余天锡,将虎纹瓷碗放在书房的紫檀案上。“你看这碗。” 老丞相用银簪轻刮碗沿的磕碰处,露出里面的暗纹,“萧虎倒是舍得,用临安布防图换互市权。” 余天锡凑近细看,见暗纹竟是北关码头的巡逻路线,不禁咋舌:“他们连这都摸得清?”
“更要紧的是那七成税银。” 史弥远指尖叩着案面,案上的《论语》是他批注多年的旧物,“老夫需这笔钱打点后宫,还有…… 应付那些主战派的弹劾。” 余天锡皱眉:“可布防图若有假,或是萧虎事后反悔?” 史弥远取过砚台压在瓷碗上:“他要的是淮盐蜀锦,没互市令牌,北境工匠的盐巴都成问题。至于真假 ——” 他冷笑,“老夫自有法子验。” 当即命余天锡次日以 “巡查官窑” 为名,去皇城西北角楼核实图中细节。
阿古拉在驿馆彻夜未眠。天刚蒙蒙亮,张诚便发现院墙外多了两个卖早点的小贩,挑着的担子看似寻常,却总对着驿馆大门张望。“是殿前司的人。” 张诚低声道,他曾在扬州见过类似的暗哨,“史弥远嘴上交易,暗地里怕是在盯我们的动静。” 阿古拉点头,命人将藏有密信的《论语》混在寻常书籍中,又让 “账房” 们照常去街市采买,故意在官窑附近绕了三圈,见那两个小贩果然远远跟着,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午后,驿丞送来 “朝廷赏赐” 的点心,盒子底层垫着油纸,油纸上用米浆写着 “勿轻举妄动”。阿古拉认出是史弥远亲卫的笔迹 —— 这老狐狸既要交易,又怕担上 “通敌” 的罪名,竟用这法子示警。他将油纸烧在茶盏里,对张诚道:“按原计划,今夜把布防图的‘残本’备好,只画城外,不画皇城。”
第三日三更,一个穿青布短打的汉子叩响驿馆侧门,自称 “史府账房,来取去年的账册”。阿古拉亲去开门,见汉子腰间系着根红绳,绳上坠着枚铜钥匙 —— 与史弥远约定的暗号一致。汉子随阿古拉进偏厅,从怀中取出个檀木盒,打开时,一枚鎏金令牌躺在红绒布上,正面刻 “江淮互市”,背面是史弥远的私印。
“丞相说,全本布防图需等首批互市完成再给。” 汉子声音压得极低,目光却扫过墙角的瓷器箱。阿古拉将早已备好的 “残本” 递过去 —— 图纸用桑皮纸绘制,只标了临安城外的驿站和码头,“这是城外部分,城内的得见令牌效用再说。” 汉子接过图纸,指尖飞快地捻过边缘(检查是否有夹层),确认无误后抱拳离去。阿古拉关上门,见张诚正用磁石吸附令牌背面,果然吸出几枚细铁屑:“史弥远在令牌里藏了铁砂,怕是想追踪我们的行踪。”
史弥远收到 “残本” 时,余天锡刚从皇城回来,手里拿着张草图。“西北角楼的布防,与图中所画分毫不差。” 余天锡指着图中 “角楼三层有箭窗十二”,“连守兵换岗的时辰都对。” 史弥远却仍不放心,召来曾在扬州任职的旧部,比对图中驿站的细节。旧部指着 “临平驿有井三眼” 道:“去年大旱,确实凿了三眼井,这事除了驿卒没几人知晓。”
老丞相这才松了口气,将 “残本” 锁入密柜,对余天锡道:“传我令,让盱眙的税吏放行北地商队,就说‘奉陛下口谕,暂开互市以观其效’。” 他摩挲着那只虎纹瓷碗,忽然想起阿古拉说的 “南釉北纹”,嘴角露出一丝复杂的笑:“萧虎这是逼着老夫与他共舞啊。”
阿古拉收到互市令牌的次日,便命人将半数瓷器装车,以 “试销” 为名运往盱眙。临行前,他在北关码头与史弥远的亲卫遥遥相望,亲卫用马鞭在空中画了个圈 —— 这是约定的 “安全信号”。张诚望着远去的商队,低声问:“真要把全本布防图给他们?” 阿古拉摇头:“将军早说,史弥远这种人,只能信三分。全本图里,我会改几处关隘的守军数,让他真假难辨。”
而史弥远在早朝时,正遇兵部尚书弹劾 “私通蒙古”,他不慌不忙地取出那只虎纹瓷碗:“此乃萧虎所献,称愿以皮毛换我朝茶叶,臣以为可暂许,若其有诈,再禁不迟。” 宋理宗看着碗上的凶戾虎纹,终是点头:“就依你,但需派心腹盯着,不许他们靠近皇城。” 老丞相躬身领旨,退朝时见阳光照在瓷碗的钴料瞳孔上,亮得有些刺眼 —— 他知道,这场以瓷碗、令牌、图纸为筹码的交易,才刚刚开始。
北关驿馆的灯笼在暮色中摇出昏黄光晕,门檐下的 “驿传” 木牌被秋风吹得吱呀作响。阿古拉正与张诚在偏厅核对城防草图,忽然听见院外传来马蹄声 —— 不是驿卒的劣马,而是配有铜铃的高头大马,蹄声在青石板上敲出沉稳的节奏。“是文官的坐骑。” 张诚压低声音,迅速将草图塞进《论语》夹页,阿古拉则起身理了理锦袍前襟,指尖触到腰间虎纹腰牌的冰凉。
驿丞慌慌张张掀帘而入:“阿古拉大人,右丞相史相公亲自来了,说要看看北地瓷器。” 阿古拉心中了然,萧虎临行前曾预判:“史弥远必来私会,此人最懂利弊交换。” 他对张诚递个眼色,示意 “按第二套说辞应对”,而后整衣出迎,见史弥远已站在院中,青灰色官袍外罩着素色披风,身后只跟着两名佩刀亲卫,亲卫的刀鞘在灯笼下泛着暗光。
史弥远被引至堆放瓷器的正厅,目光扫过架上的虎纹瓷瓶 —— 瓶身的虎首怒目圆睁,瞳孔的钴料蓝得发沉,与南宋官窑惯有的温润釉色截然不同。“萧将军选这虎纹,倒是直白。” 史弥远的手指在瓶颈处轻叩,指甲修剪得整齐,叩击声在空厅里格外清晰,“北地的匠人,也学南渡的釉色技法?”
阿古拉立于侧旁,答:“将军说,器物当取所长,南釉之润,北纹之劲,合在一起才像样。” 这话暗合 “南北互补” 的互市主张,史弥远却忽然转身,目光如炬:“可这虎睛太锐,倒像盯着临安城的关口。” 他走到一只瓷碗前,碗底的暗纹在烛火下隐约可见 —— 是简化的蒙古狼徽,与阿古拉腰牌上的图案同出一辙。“阿古拉大人,你们贩运的究竟是瓷器,还是别的什么?”
亲卫按史弥远的示意守在厅外,门帘落下的瞬间,老丞相的语气陡然转冷:“去年扬州城,有个‘北地商人’总在瓮城附近转悠,画了图就往城外送。那人的通行证,也盖着萧将军的印。”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纸,展开竟是张模糊的画像 —— 画中人身形与张诚有七分相似,“萧将军当真想与大宋通商,为何还要做这偷鸡摸狗的勾当?”
阿古拉的心跳漏了一拍,却按萧虎所教的 “以退为进” 应对:“史相明鉴,去年之事是边将擅为,将军已知晓,还责罚了主事者。” 他弯腰从箱底取出一只未上釉的素胎瓷碗,碗内壁刻着细密的纹线 —— 竟是临安城防的缩略图,“将军说,若史相肯促成互市,这等‘无用之物’,尽可还回大宋。” 史弥远盯着碗内纹路,指尖抚过 “皇城根” 的刻痕,忽然笑了:“萧将军倒会做买卖,用几张废纸换淮盐蜀锦?”
“非是废纸。” 阿古拉从怀中取出萧虎手书,麻纸边缘已被摩挲得起毛,“将军愿将临安布防图的全本奉上,条件有二:一、陛下赐‘江淮互市令牌’,由史相亲掌,边将不得刁难;二、每月互市的税银,三成归国库,七成…… 用于‘安抚北境流民’。” 这话点破史弥远的软肋 —— 他正需一笔私银打点宫廷关系,巩固相位。
史弥远的手指在 “七成” 二字上顿了顿,烛火在他脸上投下沟壑般的阴影:“萧将军倒清楚老夫的难处。” 他抬眼时,眼中已无怒意,只剩权衡,“但令牌需陛下御批,老夫只能尽力周旋。至于布防图…… 得先见真物。” 阿古拉从《论语》中抽出一张薄纸,上面用密写药水画着皇城西北角的角楼 —— 正是张诚冒险绘成的那幅,“这是样品,全本待令牌到手,自会奉上。” 史弥远接过薄纸,凑近烛火看了片刻,忽然将纸凑到灯芯上点燃,灰烬飘落在虎纹瓷碗里。
三更的梆子声从远处传来,史弥远终是从架上取下一只虎纹瓷碗,碗沿有处细微的磕碰(阿古拉特意做的记号)。“这碗老夫带回去。” 他将碗裹进披风,“三日内给你回话,若成,令牌会由老夫的亲随送来,暗号是‘取去年的账册’。” 阿古拉躬身相送,见老丞相的亲卫在廊下与张诚擦肩而过,亲卫的手按在刀柄上,张诚却镇定地抱着账册,仿佛只是寻常交接。
史弥远走到院门口,忽然回头:“萧将军可知,临安城里不少人盼着他南下?” 阿古拉答:“将军只说,南下不如互市,刀兵相见,哪有锦缎换皮毛划算。” 老丞相笑了笑,没再说话,马蹄声渐远,灯笼的光晕消失在驿馆外的巷口。阿古拉回到正厅,见张诚正用布擦拭那只被史弥远碰过的瓷瓶,低声道:“他取的那只碗,夹层里有半张扬州城防图。” 阿古拉望着窗外的残月,忽然想起萧虎的话:“史弥远是权臣,不是忠臣,对他而言,江山不如权位要紧。” 厅内的烛火忽明忽暗,映着满架虎纹瓷器,像一群沉默的见证者。
史弥远回府时,府门早已下钥。他屏退所有仆从,只召来心腹幕僚余天锡,将虎纹瓷碗放在书房的紫檀案上。“你看这碗。” 老丞相用银簪轻刮碗沿的磕碰处,露出里面的暗纹,“萧虎倒是舍得,用临安布防图换互市权。” 余天锡凑近细看,见暗纹竟是北关码头的巡逻路线,不禁咋舌:“他们连这都摸得清?”
“更要紧的是那七成税银。” 史弥远指尖叩着案面,案上的《论语》是他批注多年的旧物,“老夫需这笔钱打点后宫,还有…… 应付那些主战派的弹劾。” 余天锡皱眉:“可布防图若有假,或是萧虎事后反悔?” 史弥远取过砚台压在瓷碗上:“他要的是淮盐蜀锦,没互市令牌,北境工匠的盐巴都成问题。至于真假 ——” 他冷笑,“老夫自有法子验。” 当即命余天锡次日以 “巡查官窑” 为名,去皇城西北角楼核实图中细节。
阿古拉在驿馆彻夜未眠。天刚蒙蒙亮,张诚便发现院墙外多了两个卖早点的小贩,挑着的担子看似寻常,却总对着驿馆大门张望。“是殿前司的人。” 张诚低声道,他曾在扬州见过类似的暗哨,“史弥远嘴上交易,暗地里怕是在盯我们的动静。” 阿古拉点头,命人将藏有密信的《论语》混在寻常书籍中,又让 “账房” 们照常去街市采买,故意在官窑附近绕了三圈,见那两个小贩果然远远跟着,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午后,驿丞送来 “朝廷赏赐” 的点心,盒子底层垫着油纸,油纸上用米浆写着 “勿轻举妄动”。阿古拉认出是史弥远亲卫的笔迹 —— 这老狐狸既要交易,又怕担上 “通敌” 的罪名,竟用这法子示警。他将油纸烧在茶盏里,对张诚道:“按原计划,今夜把布防图的‘残本’备好,只画城外,不画皇城。”
第三日三更,一个穿青布短打的汉子叩响驿馆侧门,自称 “史府账房,来取去年的账册”。阿古拉亲去开门,见汉子腰间系着根红绳,绳上坠着枚铜钥匙 —— 与史弥远约定的暗号一致。汉子随阿古拉进偏厅,从怀中取出个檀木盒,打开时,一枚鎏金令牌躺在红绒布上,正面刻 “江淮互市”,背面是史弥远的私印。
“丞相说,全本布防图需等首批互市完成再给。” 汉子声音压得极低,目光却扫过墙角的瓷器箱。阿古拉将早已备好的 “残本” 递过去 —— 图纸用桑皮纸绘制,只标了临安城外的驿站和码头,“这是城外部分,城内的得见令牌效用再说。” 汉子接过图纸,指尖飞快地捻过边缘(检查是否有夹层),确认无误后抱拳离去。阿古拉关上门,见张诚正用磁石吸附令牌背面,果然吸出几枚细铁屑:“史弥远在令牌里藏了铁砂,怕是想追踪我们的行踪。”
史弥远收到 “残本” 时,余天锡刚从皇城回来,手里拿着张草图。“西北角楼的布防,与图中所画分毫不差。” 余天锡指着图中 “角楼三层有箭窗十二”,“连守兵换岗的时辰都对。” 史弥远却仍不放心,召来曾在扬州任职的旧部,比对图中驿站的细节。旧部指着 “临平驿有井三眼” 道:“去年大旱,确实凿了三眼井,这事除了驿卒没几人知晓。”
老丞相这才松了口气,将 “残本” 锁入密柜,对余天锡道:“传我令,让盱眙的税吏放行北地商队,就说‘奉陛下口谕,暂开互市以观其效’。” 他摩挲着那只虎纹瓷碗,忽然想起阿古拉说的 “南釉北纹”,嘴角露出一丝复杂的笑:“萧虎这是逼着老夫与他共舞啊。”
阿古拉收到互市令牌的次日,便命人将半数瓷器装车,以 “试销” 为名运往盱眙。临行前,他在北关码头与史弥远的亲卫遥遥相望,亲卫用马鞭在空中画了个圈 —— 这是约定的 “安全信号”。张诚望着远去的商队,低声问:“真要把全本布防图给他们?” 阿古拉摇头:“将军早说,史弥远这种人,只能信三分。全本图里,我会改几处关隘的守军数,让他真假难辨。”
而史弥远在早朝时,正遇兵部尚书弹劾 “私通蒙古”,他不慌不忙地取出那只虎纹瓷碗:“此乃萧虎所献,称愿以皮毛换我朝茶叶,臣以为可暂许,若其有诈,再禁不迟。” 宋理宗看着碗上的凶戾虎纹,终是点头:“就依你,但需派心腹盯着,不许他们靠近皇城。” 老丞相躬身领旨,退朝时见阳光照在瓷碗的钴料瞳孔上,亮得有些刺眼 —— 他知道,这场以瓷碗、令牌、图纸为筹码的交易,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