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第405章 誓要屠川,人哪去了(三)
俘虏兵们的眼睛早被那堆食物勾直了,喉咙里像有只小手在挠。
一人抢过一块就往嘴里塞,粗粝的饼块刮得嗓子眼生疼也顾不上,牙关“咯吱咯吱”嚼得飞快,嘴角沾着浆糊也不擦。
有人吃得急了,噎得脖子直梗,却舍不得松口,另一只手还死死攥着第二块,满脸通红地直拍胸口,眼里却亮得像燃着团火——
那是饿了太久,突然尝到饱饭滋味的狂喜。
“够了!
每人最多两块,吃多了纯属浪费!”
林有德突然沉下脸喝止。
俘虏兵们虽满脸不情不愿,手却乖乖停住了,盯着手里剩下的半块饼,喉结滚动着——
这可是掺了粮食的正经吃食,比他们以前啃的树皮糠麸强百倍,哪舍得放下?
其实哪是舍不得给,这食物里掺了太多草籽粉和块茎淀粉,进了肚子再喝水,能胀成个球。
游击军里早有先例,有人贪嘴多吃了两块,夜里疼得在床上打滚,肚子硬得像块石头,那滋味,想想都打哆嗦。
石砫寨的人早就饿得前心贴后背,闻着食物的香味,口水咽了又咽。
轮到他们时,个个小心翼翼地捏起一块,指尖触到饼块的温热,竟有些发颤。
轻轻咬下一口,野菜的清苦、鱼虾的鲜灵、粟米的醇厚在舌尖缠在一起,竟生出种说不出的香。
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妇咬了一小口,眼泪“吧嗒”掉在饼上:
“多少年了……没尝过这么实在的味道……”
那群瘦得像小猫似的孩子,捧着饼小口啃着,吃着吃着就忍不住全塞进嘴里,腮帮子鼓得像含着颗球。
有人吃得太急,噎得直翻白眼,小手却死死攥着第二块,任凭大人怎么掰都不肯松——
饿怕了的孩子,哪肯轻易放开手里的吃食。
林有德见众人吃得眉眼舒展,满意地摸了摸鼻尖,扬声解释:
“你们瞧这山林,水系绕着山根转,哪处不是宝贝?
只要会琢磨,饿肚子、受冻寒的日子压根轮不上!
可惜咱们时间紧,要不然弟兄们还能抓些山蚂蚁、山蜂、山蟹子来——
那些东西用火一烤,香得能勾魂,也是一等一的美味!”
说话的功夫,游击小队的士兵们已收拾停当,行囊塞得鼓鼓囊囊,连缝隙里都塞着食物块。
约莫十万块被打包带走,剩下二十几万块像小山似的码在石坪上,黄澄澄的,足够寨里人嚼用半月。
临走前,林有德拽着管厨的胳膊反复叮嘱:
“这些吃食能撑你们半个月,之后照着这法子自己弄,保准饿不着!”
可瞧着寨民们瞪着眼、张着嘴,满脸“这到底咋弄”的茫然,林有德便知他们还没摸着门道。
只得又拎来些野兔子、山鸡,把平日里负责烧火做饭的妇女们叫到跟前,手把手地演示:
先剥皮毛,再剔骨头,最后混着野菜磨成粉——
折腾了小半个时辰,才算让她们勉强学会了步骤。
正忙着,人群里突然挤出个身影。
是那位俘虏千夫长,不知被什么催着,竟从后山拽来头怪兽:
看着像獐子,却长着身灰扑扑的硬毛,尾巴短得像截树桩。
他咧着嘴,脸上堆着讨好的笑,“噗通”一声把怪兽扔在林有德脚边,涎着脸没敢说话。
林有德眼皮微微一抬,眸子里突然迸出点寒光,像冬夜里冰面反射的星子,冷得人心里发颤。
千夫长后颈的汗毛“唰”地全竖起来,死亡的阴影像只大手,死死攥住了他的喉咙。
他腿一软,“噗通”跪倒在地,膝盖砸在石板上生疼,身体却抖得像狂风里的枯叶,连头都不敢抬。
说时迟那时快,林有德拔刀出鞘,刀光像道银闪电劈过。
眨眼间,怪兽的皮被划开道整整齐齐的口子,内脏被利落地掏出来扔在一旁;
接着他抄起石斧,“咔咔”几下剔出骨头,扔进石碾子底下反复碾压,直到碎成渣;
最后倒进石磨,“咕噜咕噜”磨成了细腻的骨粉,白花花的,混着点血丝。
兽肉被剁成肉糜,又和嫩绿的树叶、草芽、块茎、糠麸一股脑倒进石臼,捣得稀烂后摊在石板上。
热水褪毛时的白汽、开膛破肚的血腥气,渐渐被石板上那片慢慢风干的粉末盖住,只留下点草木的清香。
等这一切收拾停当,林有德突然仰头大笑起来,那笑声像夜枭在山坳里啼叫,尖锐又刺耳,听得人后颈发麻。
他一边笑,一边拍着手掌道:“秦都督,要是常有这样的野兽,你们往后可就享福啦!”
他指着石板上的粉末,兴致勃勃地讲起门道:
“这些粉摊在石板上,热水褪毛的余温能烘,日头能晒,灶火能烤——
随便哪种法子,都能弄干了收起来。
啥时候想吃,抓一把兑点热水,搅成糊糊就能填肚子。
特别是冬天,大雪封了山,外头白茫茫一片啥也找不着,这些储备可就是救命的口粮,能让一家人熬过整个寒冬!”
事情办完了,该交待的也交待了,林有德决定离开。
刚要拔营,急报像带着火星子似的闯进来:
“张献忠已破成都府!”
众人脸色骤变,林有德猛地一拍大腿:
“事不宜迟,现在就走!”
这变故让原计划的缓行成了急行军,马万春被留下守石砫寨——
五百白杆兵加些半大少年,足够把这破寨护得严实。
秦良玉点了弟弟秦民屏和大孙子马万年,挑出一千白杆兵,决意跟游击军一同出兵。
秦良玉是土生土长的石柱人,对地形熟得像自家炕头。
她领着队伍在山林小道里穿梭,踩着湿滑的青苔如履平地,短短五天就踏进了顺庆府地界,连队伍里最年轻的兵都没掉链子。
反观刘德忠那一路,简直是步步淌血。一个多月前,他带着一万多人从松潘岷山北麓出发,浩浩荡荡往成都府赶。
可队伍里没一个识路的,语言更是堵得死死的——
跟当地人说话,比对着石头比划还费劲,常常是鸡同鸭讲,折腾半天也说不清个一二三。
更糟的是,他们得在川西连绵的群山里瞎撞,那山像个喜怒无常的老怪物;
时不时就泼场泥石流下来,把路堵得严严实实,只能拿铁锨一点点刨。
这么折腾下来,刘德忠的部队走得跌跌撞撞,绕了无数冤枉路,光退回重走的路就够再走一趟成都了。
直到八月初二,才总算挪到威州。
也算撞了运,遇上支从保县来的小商队。
这些商人常年在藏区倒腾货物,在成都和打煎炉镇之间往返,对路况还算熟。
可惜他们要往藏地去,只能给刘德忠指个大概方向,连张像样的图都画不出来。
一人抢过一块就往嘴里塞,粗粝的饼块刮得嗓子眼生疼也顾不上,牙关“咯吱咯吱”嚼得飞快,嘴角沾着浆糊也不擦。
有人吃得急了,噎得脖子直梗,却舍不得松口,另一只手还死死攥着第二块,满脸通红地直拍胸口,眼里却亮得像燃着团火——
那是饿了太久,突然尝到饱饭滋味的狂喜。
“够了!
每人最多两块,吃多了纯属浪费!”
林有德突然沉下脸喝止。
俘虏兵们虽满脸不情不愿,手却乖乖停住了,盯着手里剩下的半块饼,喉结滚动着——
这可是掺了粮食的正经吃食,比他们以前啃的树皮糠麸强百倍,哪舍得放下?
其实哪是舍不得给,这食物里掺了太多草籽粉和块茎淀粉,进了肚子再喝水,能胀成个球。
游击军里早有先例,有人贪嘴多吃了两块,夜里疼得在床上打滚,肚子硬得像块石头,那滋味,想想都打哆嗦。
石砫寨的人早就饿得前心贴后背,闻着食物的香味,口水咽了又咽。
轮到他们时,个个小心翼翼地捏起一块,指尖触到饼块的温热,竟有些发颤。
轻轻咬下一口,野菜的清苦、鱼虾的鲜灵、粟米的醇厚在舌尖缠在一起,竟生出种说不出的香。
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妇咬了一小口,眼泪“吧嗒”掉在饼上:
“多少年了……没尝过这么实在的味道……”
那群瘦得像小猫似的孩子,捧着饼小口啃着,吃着吃着就忍不住全塞进嘴里,腮帮子鼓得像含着颗球。
有人吃得太急,噎得直翻白眼,小手却死死攥着第二块,任凭大人怎么掰都不肯松——
饿怕了的孩子,哪肯轻易放开手里的吃食。
林有德见众人吃得眉眼舒展,满意地摸了摸鼻尖,扬声解释:
“你们瞧这山林,水系绕着山根转,哪处不是宝贝?
只要会琢磨,饿肚子、受冻寒的日子压根轮不上!
可惜咱们时间紧,要不然弟兄们还能抓些山蚂蚁、山蜂、山蟹子来——
那些东西用火一烤,香得能勾魂,也是一等一的美味!”
说话的功夫,游击小队的士兵们已收拾停当,行囊塞得鼓鼓囊囊,连缝隙里都塞着食物块。
约莫十万块被打包带走,剩下二十几万块像小山似的码在石坪上,黄澄澄的,足够寨里人嚼用半月。
临走前,林有德拽着管厨的胳膊反复叮嘱:
“这些吃食能撑你们半个月,之后照着这法子自己弄,保准饿不着!”
可瞧着寨民们瞪着眼、张着嘴,满脸“这到底咋弄”的茫然,林有德便知他们还没摸着门道。
只得又拎来些野兔子、山鸡,把平日里负责烧火做饭的妇女们叫到跟前,手把手地演示:
先剥皮毛,再剔骨头,最后混着野菜磨成粉——
折腾了小半个时辰,才算让她们勉强学会了步骤。
正忙着,人群里突然挤出个身影。
是那位俘虏千夫长,不知被什么催着,竟从后山拽来头怪兽:
看着像獐子,却长着身灰扑扑的硬毛,尾巴短得像截树桩。
他咧着嘴,脸上堆着讨好的笑,“噗通”一声把怪兽扔在林有德脚边,涎着脸没敢说话。
林有德眼皮微微一抬,眸子里突然迸出点寒光,像冬夜里冰面反射的星子,冷得人心里发颤。
千夫长后颈的汗毛“唰”地全竖起来,死亡的阴影像只大手,死死攥住了他的喉咙。
他腿一软,“噗通”跪倒在地,膝盖砸在石板上生疼,身体却抖得像狂风里的枯叶,连头都不敢抬。
说时迟那时快,林有德拔刀出鞘,刀光像道银闪电劈过。
眨眼间,怪兽的皮被划开道整整齐齐的口子,内脏被利落地掏出来扔在一旁;
接着他抄起石斧,“咔咔”几下剔出骨头,扔进石碾子底下反复碾压,直到碎成渣;
最后倒进石磨,“咕噜咕噜”磨成了细腻的骨粉,白花花的,混着点血丝。
兽肉被剁成肉糜,又和嫩绿的树叶、草芽、块茎、糠麸一股脑倒进石臼,捣得稀烂后摊在石板上。
热水褪毛时的白汽、开膛破肚的血腥气,渐渐被石板上那片慢慢风干的粉末盖住,只留下点草木的清香。
等这一切收拾停当,林有德突然仰头大笑起来,那笑声像夜枭在山坳里啼叫,尖锐又刺耳,听得人后颈发麻。
他一边笑,一边拍着手掌道:“秦都督,要是常有这样的野兽,你们往后可就享福啦!”
他指着石板上的粉末,兴致勃勃地讲起门道:
“这些粉摊在石板上,热水褪毛的余温能烘,日头能晒,灶火能烤——
随便哪种法子,都能弄干了收起来。
啥时候想吃,抓一把兑点热水,搅成糊糊就能填肚子。
特别是冬天,大雪封了山,外头白茫茫一片啥也找不着,这些储备可就是救命的口粮,能让一家人熬过整个寒冬!”
事情办完了,该交待的也交待了,林有德决定离开。
刚要拔营,急报像带着火星子似的闯进来:
“张献忠已破成都府!”
众人脸色骤变,林有德猛地一拍大腿:
“事不宜迟,现在就走!”
这变故让原计划的缓行成了急行军,马万春被留下守石砫寨——
五百白杆兵加些半大少年,足够把这破寨护得严实。
秦良玉点了弟弟秦民屏和大孙子马万年,挑出一千白杆兵,决意跟游击军一同出兵。
秦良玉是土生土长的石柱人,对地形熟得像自家炕头。
她领着队伍在山林小道里穿梭,踩着湿滑的青苔如履平地,短短五天就踏进了顺庆府地界,连队伍里最年轻的兵都没掉链子。
反观刘德忠那一路,简直是步步淌血。一个多月前,他带着一万多人从松潘岷山北麓出发,浩浩荡荡往成都府赶。
可队伍里没一个识路的,语言更是堵得死死的——
跟当地人说话,比对着石头比划还费劲,常常是鸡同鸭讲,折腾半天也说不清个一二三。
更糟的是,他们得在川西连绵的群山里瞎撞,那山像个喜怒无常的老怪物;
时不时就泼场泥石流下来,把路堵得严严实实,只能拿铁锨一点点刨。
这么折腾下来,刘德忠的部队走得跌跌撞撞,绕了无数冤枉路,光退回重走的路就够再走一趟成都了。
直到八月初二,才总算挪到威州。
也算撞了运,遇上支从保县来的小商队。
这些商人常年在藏区倒腾货物,在成都和打煎炉镇之间往返,对路况还算熟。
可惜他们要往藏地去,只能给刘德忠指个大概方向,连张像样的图都画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