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第392章 卤泽录·新脉图
热门推荐:
我有一座太上道宫
末世觉醒,我能复制别人的能力
天王战神之崛起
九天轮回诀
穿越精灵后,这个训练家干疯了!
无尽冬日:女神们跪求进我家
玄幻:做善事就变强,我正的发邪
穿越到中世纪当魔法师
我家古井通武林
《卤泽录·新脉图》
萧凡蹲在收雪池边的青石板上,指尖捏着片卤霜草叶在显微镜下转动。镜片是他从旧实验室带回来的,此刻正把草叶背的绒毛放大成细密的银线,每根线上都挂着星点似的盐晶。
“哥,周掌柜送的新账本到了。”萧晚抱着本蓝布封皮的册子跑过来,见他又对着草叶出神,忍不住戳了戳显微镜的底座,“你都看三天了,这草叶上能看出花来?”
萧凡没抬头,调了调焦距:“你看这绒毛的排列,像不像盐田的脉络?”他把镜片往她眼前凑,“每片叶子的绒毛走向都不一样,却都能结霜,这里面肯定有规律。”
陈禾端着碗卤枣粥走过来时,正见他把草叶标本夹进本子里。本子上已经贴了二十多片,每片旁边都标着日期和盐田的位置,像幅微型的盐田地图。
“笔记里说卤霜草‘随脉而生’,”她把粥碗放在石台上,“你是想找出卤脉和草叶的关系?”
萧凡舀了勺粥,忽然笑了:“以前在实验室,我研究的是土壤里的微生物分布,跟这盐田的卤脉其实差不多。都是看不见的脉络,却能决定长什么、结什么。”他放下勺子,从怀里掏出张图纸,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线条,“这是我按草叶长势画的盐田卤脉图,你看这处——”
图纸右下角有个红圈,正是收雪池最深的地方。那里的卤霜草长得最旺,绒毛也最密。陈禾忽然想起爷爷说过,那片池底曾有处“活泉眼”,只是后来被盐泥堵了。
“说不定泉眼没堵死。”萧凡眼睛亮起来,“如果能找到泉眼的位置,就能算出整个盐田的卤脉走向,以后种卤霜草、炼卤油都能更省劲。”
他起身往作坊跑,陈禾和萧晚跟在后面。作坊角落里堆着他从实验室带回来的旧仪器:测土壤湿度的探头,量盐度的 refract仪,还有个装着蓝色液体的小瓶子。
“这是我以前配的指示剂,遇着活泉水会变绿。”萧凡把指示剂倒进空瓷碗,又往碗里兑了点收雪池的水,液体却只泛了点浅蓝,“不行,池里的水混了盐,得找更纯的。”
陈禾忽然指着院角的老井:“试试井水?”那口井是盐田村最老的,水味偏淡,村民们都说通着地下暗河。萧凡拎着桶跑过去,打了半桶井水倒进指示剂里,液体果然慢慢转成了碧绿色。
“有活泉!”他把井水倒进试管,又从收雪池取了水样对比,“井水里的矿物质和池底青卤土的成分很像,说明泉眼的水确实在往盐田渗,只是通道被堵了。”
接下来的几日,萧凡带着仪器在盐田边转悠。他把测深探头插进不同的地块,记录下土壤湿度的变化,又用小铲子挖了些盐泥样本,在石板上摊开晾晒。陈禾跟着他,手里的笔记渐渐画满了符号,有她看懂的卤霜草标记,也有她看不懂的曲线和数字。
“这里的盐泥比别处硬。”一日午后,萧凡蹲在枣林边缘,用铲子敲着块土疙瘩,“下面肯定有东西挡住了水流。”他让萧晚去叫几个村民来帮忙,自己则在周围插了些小竹片,标出可疑的范围。
村民们带着锄头来的时候,陈禾正帮萧凡整理样本。他把不同地块的盐泥装进玻璃瓶,贴上标签,又往每个瓶里滴了滴指示剂,竟有大半瓶都泛了绿光。
“看来泉眼的水渗得很广。”他指着那些亮绿色的瓶子,“咱们从竹片标着的地方挖,说不定能找到通道。”
锄头下去没几尺,忽然碰着个硬东西,发出“当”的脆响。萧凡让大伙停手,自己用小铲子慢慢刨开泥土,露出块青灰色的石板,上面刻着些模糊的花纹,像极了卤霜草的叶子。
“是老陈头那辈人盖的!”阿伯凑过来看,摸着石板上的花纹,“我小时候听长辈说,老陈头为了护泉眼,特意盖了块石板,怕被人挖坏了。”
萧凡小心地撬开石板,下面果然有个碗口大的泉眼,清水正汩汩地往外冒,带着股淡淡的卤香。他往泉眼里滴了滴指示剂,液体瞬间变成翡翠色,顺着水流往盐田的方向渗去。
“找到了!”他掏出纸笔,蹲在泉眼边画起来,“从这里往东南走,经过收雪池,再到晒盐场,正好是卤霜草长得最密的地方。这就是卤脉的主通道!”
陈禾看着他画的图,忽然在笔记上添了几笔——她把卤脉的线条画成了卤霜草的茎,那些分支则是草叶,最后在泉眼的位置画了朵小小的花。
“按这图,咱们可以在卤脉分支的地方种卤霜草,肯定长得好。”阿伯捋着胡子笑,“还能顺着通道挖几条浅沟,让泉眼的水更顺畅地流进盐田,省得每年清淤了。”
萧凡却盯着泉眼出神,忽然起身往作坊跑。陈禾跟过去时,见他正翻那本微生物研究的旧笔记,手指在某一页上停住:“你看,盐田的卤水里有种特殊的菌,能让盐粒更细,要是用泉眼的活水培养……”
他的话没说完,陈禾已经明白了。她翻开爷爷的笔记,指着其中一页:“爷爷说新卤‘得活水则晶亮’,说不定就是这菌的缘故。”
两人当即找来个陶罐,从泉眼接了罐活水,又往里面撒了把新收的盐粒,放在阳光下晒着。萧晚跑进来问要不要加卤霜草,萧凡摇摇头:“先让菌自己长,过几日再看。”
三日后,陶罐里的盐水果然变得清亮,底下沉着层细白的盐晶,比寻常晒出的盐更匀净。萧凡用显微镜看,果然在盐水里发现了那种特殊的菌,正密密麻麻地附着在盐晶上。
“成了!”他把盐晶装进小袋,递给阿伯,“以后按这法子晒盐,不用等雨水稀释,直接加泉眼的水就行,出盐又快又好。”
阿伯捧着盐晶,忽然对村民们说:“让萧凡当盐田村的管事吧。他懂老法子,又有新学问,准能让咱们的盐卖得更远。”
村民们都鼓起掌来,萧晚跑过去拉萧凡的胳膊:“哥快答应啊!以后你就是‘大管事’了!”
萧凡却看向陈禾,见她眼里含着笑,在他手心写:“该画新的卤脉图了。”
他忽然笑了,对大伙说:“管事谈不上,我和陈禾一起,把卤脉图补完整,再教大伙认那盐水里的菌。”他指着泉眼的方向,“这盐田的学问,比我在实验室里学的还深,得咱们一起慢慢琢磨。”
那日傍晚,萧凡和陈禾坐在泉眼边的石板上,看着村民们顺着卤脉图挖浅沟。夕阳把泉水染成了金红色,沟里的水流得哗哗响,像在唱支新的歌谣。陈禾翻开笔记,最后一页已经画好了新的图样:泉眼在中央,卤脉像藤蔓一样伸展开,每根藤蔓上都长着卤霜草,草叶间还画着两个小小的人影,正低头看着什么。
“像不像咱们?”萧凡凑过去看,见她在人影旁边画了个显微镜,镜筒里映着片草叶。
陈禾点点头,往他手里塞了颗新腌的盐枣。枣肉里渗着泉眼的水,甜得格外清润。远处的作坊里,苏师傅正在教村民们用新盐晶做酱,香气顺着风飘过来,混着泉眼的水汽,竟比任何时候都让人安心。
萧凡握紧陈禾的手,忽然觉得那些曾经在实验室里解不开的难题,此刻都有了答案。原来最精深的学问,从不在书本里,而在这盐田的脉络里,在卤霜草的绒毛上,在两个人掌心相贴的温度里,岁岁年年,生生不息。
萧凡蹲在收雪池边的青石板上,指尖捏着片卤霜草叶在显微镜下转动。镜片是他从旧实验室带回来的,此刻正把草叶背的绒毛放大成细密的银线,每根线上都挂着星点似的盐晶。
“哥,周掌柜送的新账本到了。”萧晚抱着本蓝布封皮的册子跑过来,见他又对着草叶出神,忍不住戳了戳显微镜的底座,“你都看三天了,这草叶上能看出花来?”
萧凡没抬头,调了调焦距:“你看这绒毛的排列,像不像盐田的脉络?”他把镜片往她眼前凑,“每片叶子的绒毛走向都不一样,却都能结霜,这里面肯定有规律。”
陈禾端着碗卤枣粥走过来时,正见他把草叶标本夹进本子里。本子上已经贴了二十多片,每片旁边都标着日期和盐田的位置,像幅微型的盐田地图。
“笔记里说卤霜草‘随脉而生’,”她把粥碗放在石台上,“你是想找出卤脉和草叶的关系?”
萧凡舀了勺粥,忽然笑了:“以前在实验室,我研究的是土壤里的微生物分布,跟这盐田的卤脉其实差不多。都是看不见的脉络,却能决定长什么、结什么。”他放下勺子,从怀里掏出张图纸,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线条,“这是我按草叶长势画的盐田卤脉图,你看这处——”
图纸右下角有个红圈,正是收雪池最深的地方。那里的卤霜草长得最旺,绒毛也最密。陈禾忽然想起爷爷说过,那片池底曾有处“活泉眼”,只是后来被盐泥堵了。
“说不定泉眼没堵死。”萧凡眼睛亮起来,“如果能找到泉眼的位置,就能算出整个盐田的卤脉走向,以后种卤霜草、炼卤油都能更省劲。”
他起身往作坊跑,陈禾和萧晚跟在后面。作坊角落里堆着他从实验室带回来的旧仪器:测土壤湿度的探头,量盐度的 refract仪,还有个装着蓝色液体的小瓶子。
“这是我以前配的指示剂,遇着活泉水会变绿。”萧凡把指示剂倒进空瓷碗,又往碗里兑了点收雪池的水,液体却只泛了点浅蓝,“不行,池里的水混了盐,得找更纯的。”
陈禾忽然指着院角的老井:“试试井水?”那口井是盐田村最老的,水味偏淡,村民们都说通着地下暗河。萧凡拎着桶跑过去,打了半桶井水倒进指示剂里,液体果然慢慢转成了碧绿色。
“有活泉!”他把井水倒进试管,又从收雪池取了水样对比,“井水里的矿物质和池底青卤土的成分很像,说明泉眼的水确实在往盐田渗,只是通道被堵了。”
接下来的几日,萧凡带着仪器在盐田边转悠。他把测深探头插进不同的地块,记录下土壤湿度的变化,又用小铲子挖了些盐泥样本,在石板上摊开晾晒。陈禾跟着他,手里的笔记渐渐画满了符号,有她看懂的卤霜草标记,也有她看不懂的曲线和数字。
“这里的盐泥比别处硬。”一日午后,萧凡蹲在枣林边缘,用铲子敲着块土疙瘩,“下面肯定有东西挡住了水流。”他让萧晚去叫几个村民来帮忙,自己则在周围插了些小竹片,标出可疑的范围。
村民们带着锄头来的时候,陈禾正帮萧凡整理样本。他把不同地块的盐泥装进玻璃瓶,贴上标签,又往每个瓶里滴了滴指示剂,竟有大半瓶都泛了绿光。
“看来泉眼的水渗得很广。”他指着那些亮绿色的瓶子,“咱们从竹片标着的地方挖,说不定能找到通道。”
锄头下去没几尺,忽然碰着个硬东西,发出“当”的脆响。萧凡让大伙停手,自己用小铲子慢慢刨开泥土,露出块青灰色的石板,上面刻着些模糊的花纹,像极了卤霜草的叶子。
“是老陈头那辈人盖的!”阿伯凑过来看,摸着石板上的花纹,“我小时候听长辈说,老陈头为了护泉眼,特意盖了块石板,怕被人挖坏了。”
萧凡小心地撬开石板,下面果然有个碗口大的泉眼,清水正汩汩地往外冒,带着股淡淡的卤香。他往泉眼里滴了滴指示剂,液体瞬间变成翡翠色,顺着水流往盐田的方向渗去。
“找到了!”他掏出纸笔,蹲在泉眼边画起来,“从这里往东南走,经过收雪池,再到晒盐场,正好是卤霜草长得最密的地方。这就是卤脉的主通道!”
陈禾看着他画的图,忽然在笔记上添了几笔——她把卤脉的线条画成了卤霜草的茎,那些分支则是草叶,最后在泉眼的位置画了朵小小的花。
“按这图,咱们可以在卤脉分支的地方种卤霜草,肯定长得好。”阿伯捋着胡子笑,“还能顺着通道挖几条浅沟,让泉眼的水更顺畅地流进盐田,省得每年清淤了。”
萧凡却盯着泉眼出神,忽然起身往作坊跑。陈禾跟过去时,见他正翻那本微生物研究的旧笔记,手指在某一页上停住:“你看,盐田的卤水里有种特殊的菌,能让盐粒更细,要是用泉眼的活水培养……”
他的话没说完,陈禾已经明白了。她翻开爷爷的笔记,指着其中一页:“爷爷说新卤‘得活水则晶亮’,说不定就是这菌的缘故。”
两人当即找来个陶罐,从泉眼接了罐活水,又往里面撒了把新收的盐粒,放在阳光下晒着。萧晚跑进来问要不要加卤霜草,萧凡摇摇头:“先让菌自己长,过几日再看。”
三日后,陶罐里的盐水果然变得清亮,底下沉着层细白的盐晶,比寻常晒出的盐更匀净。萧凡用显微镜看,果然在盐水里发现了那种特殊的菌,正密密麻麻地附着在盐晶上。
“成了!”他把盐晶装进小袋,递给阿伯,“以后按这法子晒盐,不用等雨水稀释,直接加泉眼的水就行,出盐又快又好。”
阿伯捧着盐晶,忽然对村民们说:“让萧凡当盐田村的管事吧。他懂老法子,又有新学问,准能让咱们的盐卖得更远。”
村民们都鼓起掌来,萧晚跑过去拉萧凡的胳膊:“哥快答应啊!以后你就是‘大管事’了!”
萧凡却看向陈禾,见她眼里含着笑,在他手心写:“该画新的卤脉图了。”
他忽然笑了,对大伙说:“管事谈不上,我和陈禾一起,把卤脉图补完整,再教大伙认那盐水里的菌。”他指着泉眼的方向,“这盐田的学问,比我在实验室里学的还深,得咱们一起慢慢琢磨。”
那日傍晚,萧凡和陈禾坐在泉眼边的石板上,看着村民们顺着卤脉图挖浅沟。夕阳把泉水染成了金红色,沟里的水流得哗哗响,像在唱支新的歌谣。陈禾翻开笔记,最后一页已经画好了新的图样:泉眼在中央,卤脉像藤蔓一样伸展开,每根藤蔓上都长着卤霜草,草叶间还画着两个小小的人影,正低头看着什么。
“像不像咱们?”萧凡凑过去看,见她在人影旁边画了个显微镜,镜筒里映着片草叶。
陈禾点点头,往他手里塞了颗新腌的盐枣。枣肉里渗着泉眼的水,甜得格外清润。远处的作坊里,苏师傅正在教村民们用新盐晶做酱,香气顺着风飘过来,混着泉眼的水汽,竟比任何时候都让人安心。
萧凡握紧陈禾的手,忽然觉得那些曾经在实验室里解不开的难题,此刻都有了答案。原来最精深的学问,从不在书本里,而在这盐田的脉络里,在卤霜草的绒毛上,在两个人掌心相贴的温度里,岁岁年年,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