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尘埃 第410章 藏锋
内城某维修间里只有一盏白炽灯,灯丝像垂死的蛾翅,在电压不稳的嗡鸣里忽明忽暗。薛羽仰面躺在那张掉漆的躺椅上,指关节有一下没一下地敲打着屏幕。金属桌面映出他模糊的倒影:乱发、狭长眼睛、薄唇——像一柄被血渍与灰尘糊住的刀,看不出锋口,却也没人敢伸手去试。
林青的文件压缩包躺在屏幕正中,后缀名还带着军区的红色密级标识。薛羽没有点开,只用指尖把它拖到角落,像掸掉一粒碍眼的灰尘。文件标题是《关于重启“天穹”序列指挥权的征询函》,措辞客气,却遮不住那种“若不应允,便视作叛离”的强硬。军区上层当然知道他活着——三天前,后勤署悄悄给他调拨了十二箱高密度晶核,又在申领单上备注“实验用途,免于审计”。可他们更希望他已经死了,死在无人知晓的废墟深处,好让“薛羽”这个名字彻底退出下一轮的权力洗牌。
半年来,军区像一艘被蛀空的旗舰,甲板以下早已起火,却还要硬撑着主炮齐鸣。多道防线崩溃、补给线被次元兽截断、科研院与宪兵署公开火拼……每个人都急于把残局推给下一任。不会站队的人,自然成了最刺眼的变量。薛羽的履历太干净:前线四个多月,击杀记录、指挥记录、科研记录,全部可查,却从不属于任何派系。于是有人想拉他,有人想他死,更多的人只想他闭嘴。
“北岭重工”的代表上周来过,带着一箱金箔封口的烈酒和一纸“副署长兼独立旅旅长”的委任状。薛羽当着对方的面把委任状撕成四瓣,扔进酒精灯里点了火。火苗舔上金箔,发出细微的爆裂声,像一声讥笑。代表脸色发青,却还维持着最后的体面:“薛老弟,乱世需要旗帜,你哪怕挂个名——”
“旗帜?”薛羽的声音低哑,“旗帜是给活人看的。活不下来,挂什么旗都是裹尸布。”
也有旧日的同僚托人捎来口信,没有拉拢,只有一句劝:“别露头,找个洞把自己埋进去,等风停了再出来收尸。”薛羽听罢,只点了点头。他知道那是好意,可惜好意救不了命。
此刻,他侧过身,掌心贴在冰冷的金属板上——那里躺着他的“洞”,或者说,他为自己锻造的“壳”。
重型甲胄被固定在合金支架上,身高两米零一,哑光黑的涂层在灯下泛着幽蓝。胸腹处的纳米机器人像液态水银,沿着蜂巢网格缓缓流动,随时准备在毫秒间凝固成第二层肌肉。肩部挂载的蜂巢导弹舱被拆掉了,换成一组高频震荡刃;背后的能源仓改成了双循环晶核炉,能在极温环境下保持三百小时的满功率输出。整套系统没有编号,也没有军徽,只在内侧刻着两个手写体汉字:悠然。
悠然,也是那柄重剑的名字。它斜倚在支架旁,剑脊与甲胄等高,金属质地呈现不均匀的暗红,像被反复淬火又风干的血痂。剑格处嵌着一块拇指大的晶核,颜色深得发黑,偶尔闪过一缕猩红电弧——那是薛羽在沦陷区最深处挖到的“灾厄级”晶核,能在一瞬间释放相当于十吨tNt的爆裂能量,代价是持剑者的神经系统会遭受不可逆灼烧。薛羽不在乎。末世里,“不可逆”三个字太奢侈,能活到需要担心后遗症的那天,已是赢家。
他伸手抚过甲胄的膝关节,指腹触到一道尚未打磨平整的焊缝——那是昨夜他才补上的裂痕。裂痕来自一次无人知晓的测试:他穿着半成品甲胄,独自潜入裂隙边缘,用肩膀撞碎了一只四级裂爪兽的颅骨。回来时,左臂外骨骼扭曲,肋间插着三根骨刺,他却笑得像个刚偷到糖的孩子。林青在通讯频道里听见他笑,沉默了很久,只说了一句:“疯子。”
薛羽把手指探进甲胄胸口的控制槽,轻轻拨动一枚微凸的芯片。芯片里存着甲胄的自毁程序——一旦他心跳停止,纳米机器人会在三秒内熔毁所有关键节点,连一块完整的螺丝都不会留给后来人。死亡对他而言不是终点,而是一道必须提前锁死的门。他见识过太多“死后被研究”的例子,尸体也会说话,而他说得已经够多了。
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到凌晨三点十七。外面传来隐约的爆炸声,像闷雷滚过远方防线。薛羽没有抬头,只是用指背敲了敲桌面,调出后勤署的物资清单。晶核库存还剩百分之十一,高能炸药见底,纳米机器人原料只够最后一次维护。数字冷冰冰,却让他安心——资源越少,觊觎他的人就越得掂量成本。
他忽然想起一个月前,他还在军区当副队长时,曾有个女军官在庆功宴上对他说:“薛副队,你这样的人,该去更高的地方。”灯光下,那女人的唇色艳得像熟透的石榴籽。他举杯回敬,却在散场后把她的名片塞进烟灰缸,看着它烧成一团焦黑的蝶。后来他才知道,女人隶属宪兵署情报科,名片背面涂着微型发信器。那晚如果他带回了家,现在大概已经成了某处审讯室的标本。
权力、美色、忠诚、背叛……末世像一台巨大的离心机,把人性里的杂质全甩到表层,闪着光,却一文不值。薛羽把最后一口冷咖啡喝完,苦味在舌根炸开,像某种提醒。他关掉屏幕,维修间彻底陷入黑暗,只剩甲胄胸口的能源指示灯一下一下跳动——暗红,像遥远处即将熄灭的星。
他起身,把重剑横抱在怀里,剑脊贴上胸口,冰冷的金属透过作训服渗进皮肤。那一刻,他在旧时代的电影院里看过的最后一部电影:一个失去家园的骑士,背着生锈的盔甲,独自走向燃烧的地平线。影院灯亮起时,他座位旁边的男孩问母亲:“那个人要去哪里?”母亲回答:“去他能活下去的地方。”
薛羽不知道明天能去哪里,但他知道,只要这副甲胄还在,只要这柄剑还能握在手里,他就还有资格对任何旗帜、任何承诺、任何威胁说一句——
“不。”
指示灯在黑暗中最后一次闪烁,像一颗不肯坠落的星。薛羽闭上眼,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沉稳而孤独,像一台即将启动的引擎。
林青的文件压缩包躺在屏幕正中,后缀名还带着军区的红色密级标识。薛羽没有点开,只用指尖把它拖到角落,像掸掉一粒碍眼的灰尘。文件标题是《关于重启“天穹”序列指挥权的征询函》,措辞客气,却遮不住那种“若不应允,便视作叛离”的强硬。军区上层当然知道他活着——三天前,后勤署悄悄给他调拨了十二箱高密度晶核,又在申领单上备注“实验用途,免于审计”。可他们更希望他已经死了,死在无人知晓的废墟深处,好让“薛羽”这个名字彻底退出下一轮的权力洗牌。
半年来,军区像一艘被蛀空的旗舰,甲板以下早已起火,却还要硬撑着主炮齐鸣。多道防线崩溃、补给线被次元兽截断、科研院与宪兵署公开火拼……每个人都急于把残局推给下一任。不会站队的人,自然成了最刺眼的变量。薛羽的履历太干净:前线四个多月,击杀记录、指挥记录、科研记录,全部可查,却从不属于任何派系。于是有人想拉他,有人想他死,更多的人只想他闭嘴。
“北岭重工”的代表上周来过,带着一箱金箔封口的烈酒和一纸“副署长兼独立旅旅长”的委任状。薛羽当着对方的面把委任状撕成四瓣,扔进酒精灯里点了火。火苗舔上金箔,发出细微的爆裂声,像一声讥笑。代表脸色发青,却还维持着最后的体面:“薛老弟,乱世需要旗帜,你哪怕挂个名——”
“旗帜?”薛羽的声音低哑,“旗帜是给活人看的。活不下来,挂什么旗都是裹尸布。”
也有旧日的同僚托人捎来口信,没有拉拢,只有一句劝:“别露头,找个洞把自己埋进去,等风停了再出来收尸。”薛羽听罢,只点了点头。他知道那是好意,可惜好意救不了命。
此刻,他侧过身,掌心贴在冰冷的金属板上——那里躺着他的“洞”,或者说,他为自己锻造的“壳”。
重型甲胄被固定在合金支架上,身高两米零一,哑光黑的涂层在灯下泛着幽蓝。胸腹处的纳米机器人像液态水银,沿着蜂巢网格缓缓流动,随时准备在毫秒间凝固成第二层肌肉。肩部挂载的蜂巢导弹舱被拆掉了,换成一组高频震荡刃;背后的能源仓改成了双循环晶核炉,能在极温环境下保持三百小时的满功率输出。整套系统没有编号,也没有军徽,只在内侧刻着两个手写体汉字:悠然。
悠然,也是那柄重剑的名字。它斜倚在支架旁,剑脊与甲胄等高,金属质地呈现不均匀的暗红,像被反复淬火又风干的血痂。剑格处嵌着一块拇指大的晶核,颜色深得发黑,偶尔闪过一缕猩红电弧——那是薛羽在沦陷区最深处挖到的“灾厄级”晶核,能在一瞬间释放相当于十吨tNt的爆裂能量,代价是持剑者的神经系统会遭受不可逆灼烧。薛羽不在乎。末世里,“不可逆”三个字太奢侈,能活到需要担心后遗症的那天,已是赢家。
他伸手抚过甲胄的膝关节,指腹触到一道尚未打磨平整的焊缝——那是昨夜他才补上的裂痕。裂痕来自一次无人知晓的测试:他穿着半成品甲胄,独自潜入裂隙边缘,用肩膀撞碎了一只四级裂爪兽的颅骨。回来时,左臂外骨骼扭曲,肋间插着三根骨刺,他却笑得像个刚偷到糖的孩子。林青在通讯频道里听见他笑,沉默了很久,只说了一句:“疯子。”
薛羽把手指探进甲胄胸口的控制槽,轻轻拨动一枚微凸的芯片。芯片里存着甲胄的自毁程序——一旦他心跳停止,纳米机器人会在三秒内熔毁所有关键节点,连一块完整的螺丝都不会留给后来人。死亡对他而言不是终点,而是一道必须提前锁死的门。他见识过太多“死后被研究”的例子,尸体也会说话,而他说得已经够多了。
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到凌晨三点十七。外面传来隐约的爆炸声,像闷雷滚过远方防线。薛羽没有抬头,只是用指背敲了敲桌面,调出后勤署的物资清单。晶核库存还剩百分之十一,高能炸药见底,纳米机器人原料只够最后一次维护。数字冷冰冰,却让他安心——资源越少,觊觎他的人就越得掂量成本。
他忽然想起一个月前,他还在军区当副队长时,曾有个女军官在庆功宴上对他说:“薛副队,你这样的人,该去更高的地方。”灯光下,那女人的唇色艳得像熟透的石榴籽。他举杯回敬,却在散场后把她的名片塞进烟灰缸,看着它烧成一团焦黑的蝶。后来他才知道,女人隶属宪兵署情报科,名片背面涂着微型发信器。那晚如果他带回了家,现在大概已经成了某处审讯室的标本。
权力、美色、忠诚、背叛……末世像一台巨大的离心机,把人性里的杂质全甩到表层,闪着光,却一文不值。薛羽把最后一口冷咖啡喝完,苦味在舌根炸开,像某种提醒。他关掉屏幕,维修间彻底陷入黑暗,只剩甲胄胸口的能源指示灯一下一下跳动——暗红,像遥远处即将熄灭的星。
他起身,把重剑横抱在怀里,剑脊贴上胸口,冰冷的金属透过作训服渗进皮肤。那一刻,他在旧时代的电影院里看过的最后一部电影:一个失去家园的骑士,背着生锈的盔甲,独自走向燃烧的地平线。影院灯亮起时,他座位旁边的男孩问母亲:“那个人要去哪里?”母亲回答:“去他能活下去的地方。”
薛羽不知道明天能去哪里,但他知道,只要这副甲胄还在,只要这柄剑还能握在手里,他就还有资格对任何旗帜、任何承诺、任何威胁说一句——
“不。”
指示灯在黑暗中最后一次闪烁,像一颗不肯坠落的星。薛羽闭上眼,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沉稳而孤独,像一台即将启动的引擎。